關于三百篇的詩詞(443首)
4
《江西美示古調七篇皆以風雅久寂寞為首句責仆》 宋·周必大
古人足禮義,情動形于言。
四始雖不同,如季出一源。
朅從此道廢,根淺枝葉煩。
眾作日以工,大本日以諼。
君欲繼前修,要當養其原。
第令思無邪,庶幾三百篇。
6
《鵲橋仙 大雨 以上二首見靜齊至正直記卷三,》 宋·無名氏
城中黑潦,村中黃嘹,人都道天瓢翻了。
出門濺我一身泥,這污穢、如何可掃。
東家壁倒,西家壁倒,窺見室家之好。
問天工還有幾時晴,天雖近俚俗,然非深於今樂府者不能作也。
7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9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0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關于三百篇的詩詞 描寫三百篇的詩詞 帶有三百篇的詩詞 包含三百篇的古詩詞(4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