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一和和的詩詞(617首)

    181 《奉和登會昌山應制(一作錢起詩)》 唐·趙起

    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
    玉鸞登嶂遠,云輅出花遲。
    泉壑凝神處,陽和布澤時。
    六龍多順動,四海正雍熙。

    182 《又和題(一首)》 明·周永年

    聽說圖中風物美,但讀長歌已狂喜。
    喬木清川數里間,尺幅都收到曲幾。
    前有老杜后大蘇,能以詩章當畫史。
    二歌三讀轉興懷,少陵眉山相比擬。

    183 《扈従景靈宮(一作:奉和穎叔萬壽觀)》 宋·蘇軾

    道人幽夢曉初還,已覺笙蕭下月壇。
    風伯前驅清宿霧,祝融驂乘破朝寒。
    英姿連璧従多士,妙句鏘金和八鑾。
    已向詞臣得頗牧,(時穎叔新除熙河帥。
    )路人莫作老儒看。

    184 《和李光化秋詠四首其一·曉》 宋·范仲淹

    墻外轆轤響,樓前江漢欹。
    曙光和月色,猶記早朝時。

    185 《諸人頗有和余百梅詩者各賦一首》 宋·劉克莊

    字字追還水部公,篇篇壓倒后村翁。
    可憐和靖拘香影,更笑花光著色空。
    自許鐵心堅晚節,渠能粉面向春風。
    菁華落盡惟枯卉,賴有何郎嗜好同。

    186 《雜詠一百首·醫和》 宋·劉克莊

    壽有可延理,醫無不死方。
    扁曾憂骨髓,和亦畏膏肓。

    187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大道與眾往,疾驅祗自塵。
    徐行聽所之,何者非吾身。
    卻過白鶴峰,雞犬來相親。
    筑室依果樹,有無通四鄰。
    安眠豈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對往來人。

    188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莫言三謫遠,歸路近庾嶺。
    誰憐東坡窮,垂老徒此景。
    幸無薪炭役,豈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記柳永。
    孜孜苦懷歸,何異走逃影。
    吾觀兩蠻觸,出縮方馳騁。
    百年寄龜息,幸此支床靜。

    189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我來適惡歲,斗米如珠量。
    何時舉頭看,歲月守心房。
    念我東坡翁,忍饑海中央。
    愿翁勿言饑,稷調陰陽。
    玉池有清水,生肥滿中腸。

    190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故山縱得歸,無復昔遺老。
    家風知在否,後生恐難保。
    似聞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窮冬忽涌溢,絡繹瓶甕早。
    此翁終可信,明月耿懷抱。
    從我先人游,安得不聞道。

    191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幽憂如蟄蟲,雷雨驚奮豫。
    無根不萌動,有翼皆騫翥。
    嗟我獨枯槁,無來孰為去。
    念兄當北遷,海闊煎百慮。

    192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嘗聞左師言,少子古所喜。
    二兒從兩父,服辱了百事。
    佳子何關人,自怪余此意。
    看書時獨笑,屢與古人值。
    他年會六子,道眼誰最駛。
    衣缽儻可傳,田園不須置。

    193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
    變風猶井牧,驅人遂阡陌。
    周余幾崩壞,況經甫與白。
    崎嶇收狂瀾,還付濫觴窄。
    蒙莊冱渭雜,恐有郭象客。
    壁藏待知者,金石聞舊宅。

    194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大道如衣食,六經所耕桑。
    家傳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種終不獲,歲晚嗟無糧。
    念此坐嘆息,追飛及頹陽。
    天公亦假我,書成麟未傷。
    可憐陸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學袁盎,日把無可觴。

    195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吾兄昔在朝,屢欲請會稽。
    誓將老陽羨,洞天隱蒼崖。
    時事乃大謬,寧復守此懷。
    區區芥子中,豈有兩須彌。
    舉眼即見兄,何者為別離。
    尻輿駕神馬,孰為策與羈。
    弭節過蓬萊,海波看增虧。

    196 《和子瞻和陶淵明雜詩十一首》 宋·蘇轍

    紅爐厄夏景,團扇悲秋涼。
    來鴻已遵渚,去燕亦辭梁。
    冰蠶懷凍藪,火鼠安炎鄉。
    曲士漫談道,夏蟲豈知霜。
    物化何時休,嘆息此路長。

    197 《奉和御製看毛詩詩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 宋·夏竦

    生民尊祖,時邁造成。
    江漢撥亂,鳧鹥持盈。
    四詩之道,始于和平。
    五際之變,通于晦明。
    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駿之休聲。
    或箴規于闕政,或歎詠于芳馨。

    198 《和叔以琴詩見貽因成一篇奉答》 宋·強至

    制就七弦器,斲殘千古桐。
    正聲希世出,群耳此時聾。
    徽暗列星隱,意存流水空。
    憑君莫輕撫,留取和薰風。

    199 《余有重陽詩歲和一篇今日偶和成二首》 宋·吳芾

    此會從來有故常,湖山歲歲做重陽。
    黃花已是鋪三徑,綠酒何妨舉百觴。
    小圃晚來堪散步,薄田秋入足充腸。
    登臨莫起凄涼嘆,且喜成歸老故鄉。

    200 《余有重陽詩歲和一篇今日偶和成二首》 宋·吳芾

    去歲重陽解郡章,歸來又復見重陽。
    此身已作林泉客,今日更持萸菊觴。
    正要登高窮遠目,不妨拼醉浣愁腸。
    佳辰若得長無事,何必乘云至帝鄉。

    * 關于一和和的詩詞 描寫一和和的詩詞 帶有一和和的詩詞 包含一和和的古詩詞(6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