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李邴
鼎實未成心尚苦,不甘桃李傍疏籬。
作者簡介(李邴)
李邴(1085-1146), 字漢老,號龍龕居士。濟州任城人。生于宋神宗元豐八年,卒于高宗紹興十六年,年六十二歲。崇寧五年,1106年舉進士第。累遷翰林學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苗傅、劉正彥反,邴諭以逆順禍福之理,且密勸殿帥王元,俾以禁旅擊賊。后為資政殿學士,上戰陣、守備、措畫、綏懷各五事,不報。閑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謚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傳》傳于世。存詞8首。
《梅》李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李邴。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綿霜歷雪忿開遲,
風笛無情抵死吹。
鼎實未成心尚苦,
不甘桃李傍疏籬。
詩意:
這首詩以梅花為主題,描繪了梅花的堅韌和獨立的品質。作者通過梅花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態度。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綻放,面對嚴寒的霜雪,它仍然憤然地開放,表現出堅韌不拔的品質。盡管風笛吹來的風是無情的,梅花仍然奮勇抵抗,不畏死亡。梅花自身雖然未能成為鼎盛之時,但它的內心仍然苦苦堅持,不愿屈服于命運。它不甘愿地選擇傍上桃李這樣的高雅之花,而是寧愿孤獨地獨立于疏籬之旁。
賞析:
這首詩通過梅花的形象,表達了作者自己對于堅韌和獨立的追求和崇尚。梅花是一種寒冷季節中獨自開放的花朵,它不畏嚴寒,不受外界風霜的影響,堅持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梅花的形象象征著作者對于堅韌不拔、勇于面對困境的態度的贊美和追求。
詩中的綿霜歷雪、風笛無情抵死吹,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梅花在寒冷的環境中的艱難境遇。梅花雖然面臨極端的困境,但它仍然選擇了開放,表現出對生命的執著和對美的追求。同時,梅花不愿傍上桃李這樣的高雅之花,展現了它獨立的品質和對于真正價值的追求。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堅韌、獨立精神的崇尚,并通過梅花的形象將這種精神傳遞給讀者。它寄托了作者對于追求真正價值和堅守理想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詩情感深沉,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梅》李邴 拼音讀音參考
méi
梅
mián shuāng lì xuě fèn kāi chí, fēng dí wú qíng dǐ sǐ chuī.
綿霜歷雪忿開遲,風笛無情抵死吹。
dǐng shí wèi chéng xīn shàng kǔ, bù gān táo lǐ bàng shū lí.
鼎實未成心尚苦,不甘桃李傍疏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