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臨水亭》 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煙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風起,看取桃花逐水來。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臨水亭》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水亭》是唐代詩人施肩吾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素亭黏黛色,只怪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風起,看取桃花逐水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臨水亭的景象。詩人注意到素亭的頂部被青綠的苔蘚覆蓋,使得整個亭子呈現出深沉的顏色。而溪水的水汽懸浮在空氣中,使得亭子的顏色更加鮮艷。詩人希望通過觀察桃花隨著水流漂移的情景,來了解源頭的春風正在吹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通過幾個簡單的景物形象展示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首句"素亭黏黛色,只怪為我染莓苔"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素亭和莓苔的顏色聯系在一起,表達出亭子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接著,詩人提到了溪水中懸浮的水汽,這種水汽是由源頭的春風吹拂所產生的。最后兩句"欲知源上春風起,看取桃花逐水來"通過觀察桃花隨著水流的飄蕩,詩人試圖感知春風的來臨。這種觀察的方式使詩人能夠從桃花的運動中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意境優美的春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春天的渴望。通過對微小事物的觀察,詩人展示了他對自然界的細致體察和對生命力的贊嘆。這首詩以其簡潔的表達、清新的意境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現了唐代詩人的獨特才情。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臨水亭》施肩吾 拼音讀音參考

    lín shuǐ tíng
    臨水亭

    zhǐ guài sù tíng nián dài sè, xī yān wèi wǒ rǎn méi tái.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煙為我染莓苔。
    yù zhī yuán shàng chūn fēng qǐ, kàn qǔ táo huā zhú shuǐ lái.
    欲知源上春風起,看取桃花逐水來。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臨水亭》專題為您介紹臨水亭古詩,臨水亭施肩吾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