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曲(五首)》 李東陽
不是春風生,芳菲詎能久。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蘇臺曲(五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臺曲(五首)》是明代作家李東陽的作品之一。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張王舊時宮,
零落數枝柳。
不是春風生,
芳菲詎能久。
詩意:
《蘇臺曲(五首)》以蘇州和臺州兩地為背景,描繪了昔日宮廷的榮華富貴已經消逝的景象。詩句中的"張王舊時宮"指的是昔日的皇宮,而"零落數枝柳"則表達了衰敗和凋零的景象。接著,詩人通過"不是春風生,芳菲詎能久"這樣的表達,透露出一種對繁華過往的懷念和對光陰易逝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揭示了物是人非的現實。詩中的景象雖然是以宮廷為背景,但其中蘊含的主題卻是普遍的,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物換星移的感嘆。"張王舊時宮"的提及使人們回憶起昔日輝煌的帝王時代,然而,"零落數枝柳"的描繪卻昭示了光景已逝,富貴已散的現實。最后兩句的表達更是點出了一種無奈和悲涼,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物事的無常。整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展現出了時間的殘酷和歲月的無情,觸動了讀者對興衰榮辱的深思。
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含蓄的情感和典雅的語言風格,展現了李東陽獨特的藝術才情。它通過對宮廷昔日繁華的描繪和對衰敗凋零的揭示,呈現了人事如夢、興衰無常的主題,使讀者在靜謐的詩境中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
《蘇臺曲(五首)》李東陽 拼音讀音參考
sū tái qū wǔ shǒu
蘇臺曲(五首)
zhāng wáng jiù shí gōng, líng luò shù zhī liǔ.
張王舊時宮,零落數枝柳。
bú shì chūn fēng shēng, fāng fēi jù néng jiǔ.
不是春風生,芳菲詎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