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路有感》 白居易
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商山路有感》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商山路有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旅途中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商山路有感
萬里路長在,
六年身始歸。
所經多舊館,
大半主人非。
詩意:
這條商山路漫長而持續,
六年的辛勞才讓我回到故鄉。
所經之處多是過去的客棧,
但大部分主人已非昔日之人。
賞析:
《商山路有感》描繪了詩人長途旅行的心路歷程。詩中的商山路象征著漫長的旅途,表達了詩人對于離鄉背井的辛苦和漫長的旅程的感嘆。六年的時間終于使得詩人回歸故土,這里可以理解為回歸故鄉。然而,在旅途中,詩人所經之處多是曾經的客棧,但那些曾經的主人大多已經改變,不再是曾經熟悉的面孔。這種轉變映射了人事易變,世事變遷的現實。詩詞中透露出的離愁別緒和時光流轉的感慨,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深沉的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長期漫游后回歸故土的心情。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抒發了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家園的眷戀之情。這種感嘆和思考使得詩詞具有普遍的共鳴力,引發讀者對于時間流逝和人世滄桑的思考。
《商山路有感》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shāng shān lù yǒu gǎn
商山路有感
wàn lǐ lù cháng zài, liù nián shēn shǐ guī.
萬里路長在,六年身始歸。
suǒ jīng duō jiù guǎn, dà bàn zhǔ rén fēi.
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