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第九十》 文天祥
荊棘暗長原,子規晝夜啼。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北行第九十》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北行第九十》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浮云暮南征,
我馬向北嘶。
荊棘暗長原,
子規晝夜啼。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北行的場景。詩人在浮云密布的黃昏時分,往南方出征的隊伍已經離去,而他的馬卻向北方嘶鳴。在茂密的荊棘叢生的原野上,子規在白天和黑夜不停地啼鳴。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境遇的思考。詩中的北行象征著詩人堅定的意志和追求,他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浮云暮南征的景象與我馬向北嘶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荊棘暗長原的描寫則暗示了困難和挑戰,但詩人并不退縮,而是堅定地面對。子規晝夜啼的形象則增添了一種孤寂和無奈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思鄉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堅韌和執著,同時也表達了對困境的勇敢面對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北行第九十》文天祥 拼音讀音參考
běi xíng dì jiǔ shí
北行第九十
fú yún mù nán zhēng, wǒ mǎ xiàng běi sī.
浮云暮南征,我馬向北嘶。
jīng jí àn zhǎng yuán, zǐ guī zhòu yè tí.
荊棘暗長原,子規晝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