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茅屋底》 陸游
不如茅屋底,父子事耕桑。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不如茅屋底》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不如茅屋底》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火齊堆盤起,
珊瑚列庫藏。
不如茅屋底,
父子事耕桑。
詩意: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簡樸寧靜生活的向往和珍視。詩中,作者通過描繪兩個場景,暗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火堆燃燒得旺盛,珊瑚被擺放整齊,象征著富貴與奢華的生活,但作者認為這種生活并不如茅屋下的樸素生活更加珍貴。另一方面,茅屋下的父子耕種桑田,象征著勤勞、樸實和傳統的農耕生活,作者認為這種生活更加有價值和值得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陸游深深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他通過對比兩種生活方式,表達了自己對于簡樸、樸實的生活的向往和倡導。詩中的火堆和珊瑚象征著奢華和富貴,而茅屋下的耕種則象征著樸素和傳統的生活方式。作者通過贊美父子耕種桑田的情景,表達了對傳統價值觀和家庭美德的推崇。他認為這種簡單樸實的生活更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而追求物質財富和外在虛榮則不如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實。
這首詩詞揭示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的痛苦和不滿,以及對于傳統價值觀和家庭美德的強調。它也是陸游一貫持有的反對奢華和追求內心平靜的觀點的體現。通過對比的手法,詩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于簡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不如茅屋底》陸游 拼音讀音參考
bù rú máo wū dǐ
不如茅屋底
huǒ qí duī pán qǐ, shān hú liè kù cáng.
火齊堆盤起,珊瑚列庫藏。
bù rú máo wū dǐ, fù zǐ shì gēng sāng.
不如茅屋底,父子事耕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