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戲書圓覺經后》 辛棄疾

    圓覺十二菩薩問,吾取一二余鄙哉。
    若是如來真實語,眾生卻自勝如來。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頭像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戲書圓覺經后》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辛棄疾的《戲書圓覺經后》,寫于宋代。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圓覺十二菩薩問,
    吾取一二余鄙哉。
    若是如來真實語,
    眾生卻自勝如來。

    詩意:
    這首詩詞以佛教的主題為背景,表達了辛棄疾對自我追求和超越的思考。圓覺經是佛教經典之一,其中十二菩薩代表了智慧和慈悲等佛法的不同方面。詩人在觀讀這本經書后,自我反省自己的修行成果,并感慨自己的取舍仍然微不足道。他認為即使如來(佛陀)真實地傳授佛法,眾生仍然能夠超越佛陀。

    賞析:
    這首詩詞在表達詩人的虛無主義和對自我的思考上有一定的獨特性。首先,詩人通過引用圓覺經和十二菩薩的形象,展示了對佛法和修行的關注。其次,他以自我質疑的態度,認為自己的取舍只是微不足道的,與佛陀相比顯得渺小。然而,他卻在最后一句表達了一種觀點,即眾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超越佛陀。這種觀點在佛教思想中是頗具爭議的,因為佛教強調佛陀的智慧和覺悟是無可比擬的。因此,這首詩詞引發了對于人與佛教教義之間關系的思考和探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辛棄疾對佛教思想的思考和對人與自我的關系的思索。它通過對佛教經典的引用和對自我境遇的反思,傳達了一種對于超越自我的渴望和追求的情感。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戲書圓覺經后》辛棄疾 拼音讀音參考

    xì shū yuán jué jīng hòu
    戲書圓覺經后

    yuán jué shí èr pú sà wèn, wú qǔ yī èr yú bǐ zāi.
    圓覺十二菩薩問,吾取一二余鄙哉。
    ruò shì rú lái zhēn shí yǔ, zhòng shēng què zì shèng rú lái.
    若是如來真實語,眾生卻自勝如來。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戲書圓覺經后》專題為您介紹戲書圓覺經后古詩,戲書圓覺經后辛棄疾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