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余竟何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余竟何之”全詩
公余竟何之,行行輒至止。
紛紜屏玩好,周遭羅經史。
晤對今偉人,尚論古君子。
擇善固毋倦,勝良自自喜。
衛公骨雖朽,妙語猶在耳。
分類:
《友賢堂》蔡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友賢堂》是宋代蔡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筑堂傍西廡,
非悅輪奐美。
公余竟何之,
行行輒至止。
紛紜屏玩好,
周遭羅經史。
晤對今偉人,
尚論古君子。
擇善固毋倦,
勝良自自喜。
衛公骨雖朽,
妙語猶在耳。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叫友賢堂的地方,蔡洸以此表達了自己對于友誼和知識的珍視。他在友賢堂旁邊建造了一個西廡(房屋),但這并不是為了追求奢華美麗,而是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他在這里度過了很多時光,思考著人生的意義。友賢堂周圍擺滿了各種書籍和文物,他與當代的偉人們進行著交流,討論古代君子的思想和品德。蔡洸強調了選擇善良的重要性,堅持追求善行,并從中獲得內心的滿足。盡管友賢堂的主人已經去世,但他的智慧言辭仍然在人們的耳畔回蕩。
賞析:
《友賢堂》表達了蔡洸對友誼、知識和道德的崇高追求。友賢堂作為一個象征性的地方,代表了他對真理和智慧的追尋。他并不追求世俗的浮華和虛榮,而是把重點放在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上,如書籍和歷史文物。通過與當代偉人的交流,他體現了對古代君子思想和品德的尊崇,并通過選擇善良來塑造自己的人格。這首詩詞呼喚人們保持對知識和道德的追求,提醒人們對善行的選擇不應該厭倦,而是應該從中找到內心的滿足。蔡洸通過贊美友賢堂和借用衛公的智慧言辭,強調了知識和智慧的永恒價值,盡管人們的肉體會逝去,但智慧和思想卻能永存于世。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表達了蔡洸對于人生意義和追求的深刻思考,具有啟迪人心的力量。
“公余竟何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u xián táng
友賢堂
zhù táng bàng xī wǔ, fēi yuè lún huàn měi.
筑堂傍西廡,非悅輪奐美。
gōng yú jìng hé zhī, xíng xíng zhé zhì zhǐ.
公余竟何之,行行輒至止。
fēn yún píng wán hǎo, zhōu zāo luó jīng shǐ.
紛紜屏玩好,周遭羅經史。
wù duì jīn wěi rén, shàng lùn gǔ jūn zǐ.
晤對今偉人,尚論古君子。
zé shàn gù wú juàn, shèng liáng zì zì xǐ.
擇善固毋倦,勝良自自喜。
wèi gōng gǔ suī xiǔ, miào yǔ yóu zài ěr.
衛公骨雖朽,妙語猶在耳。
“公余竟何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