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苜蓿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郊苜蓿多”全詩
桑乾不可塹,三輔竟如何。
晚戍烽煙隔,秋郊苜蓿多。
無才資理亂,擊劍自悲歌。
分類:
《聞虜犯保定》羅洪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虜犯保定》是明代詩人羅洪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險飛狐道,
人傳戎馬過。
桑乾不可塹,
三輔竟如何。
晚戍烽煙隔,
秋郊苜蓿多。
無才資理亂,
擊劍自悲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時期虜寇侵犯保定的戰事。詩人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戰亂和社會動蕩的憂慮和悲憤之情。詩中描述了天險的飛狐道被戰馬踏過,桑乾河不可為障礙,但三輔地區(指河北地區)最終如何面對侵略的困境呢?晚上守城的烽煙把視線隔開,秋天郊外的苜蓿草叢茂盛,但在亂世之中,沒有才能的人如何治理混亂,詩人擊劍時自然而然地悲歌唱出內心的哀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展現了明代時期軍事動蕩和社會不安的現實。通過描繪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侵略,詩人表達了對亂世的無奈和對社會秩序的關切。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形象生動,通過對天險飛狐道的描繪,傳達了戰馬奔踏的聲音和激烈的戰爭氛圍。桑乾不可塹的描述暗示了戰爭的威脅無處不在,三輔地區的困境使人深感無奈。晚上的戍烽和秋郊的苜蓿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亂世與寧靜的對比,同時也暗示了在戰亂中人們的生活仍然需要繼續。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亂世中人們無法施展才能、無法理順局勢的無奈與悲憤,詩人自己擊劍時內心的悲歌也成為整首詩的情感高潮。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明代時期戰亂和社會動蕩的景象,呈現了詩人對亂世的憂慮和對社會秩序的關切。它以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傳遞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時代的思考,展現了明代文人面對亂世的無奈和自我的抒發。
“秋郊苜蓿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lǔ fàn bǎo dìng
聞虜犯保定
tiān xiǎn fēi hú dào, rén chuán róng mǎ guò.
天險飛狐道,人傳戎馬過。
sāng gān bù kě qiàn, sān fǔ jìng rú hé.
桑乾不可塹,三輔竟如何。
wǎn shù fēng yān gé, qiū jiāo mù xu duō.
晚戍烽煙隔,秋郊苜蓿多。
wú cái zī lǐ luàn, jī jiàn zì bēi gē.
無才資理亂,擊劍自悲歌。
“秋郊苜蓿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