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有鉗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有鉗錘”全詩
須契真宗。
善知識、千載難逢。
宏施捧喝,擊碎虛空。
卻有鉗錘,有爐鞲,有機鋒。
坐對孤峰。
嘯月吟風,握龍泉、坐鎮寰中。
野犴絕跡,狐兔潛蹤。
卻善調獅,善伏虎,善降龍。
分類: 行香子
作者簡介(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于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并賜謚“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行香子》明本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行香子·欲出樊籠》
欲出樊籠,
須契真宗。
善知識、千載難逢。
宏施捧喝,擊碎虛空。
卻有鉗錘,有爐鞲,有機鋒。
坐對孤峰。
嘯月吟風,握龍泉、坐鎮寰中。
野犴絕跡,狐兔潛蹤。
卻善調獅,善伏虎,善降龍。
中文譯文:
渴望逃離籠罩的困境,
必須得得到真正的教誨。
善良的知識,千年難遇。
展開廣泛的施行,捧喝著酒,擊破虛空。
然而,也有夾具和錘子,有冶煉的爐子,有鋒利的工具。
坐在孤峰對面。
咆哮著月亮,吟唱著風,握住龍泉,坐鎮在世界之中。
野生的犴鹿已經絕跡,狐貍和兔子隱藏著蹤跡。
然而,善于馴服獅子,善于制伏老虎,善于降服巨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渴望自由的心情和追求真正教誨的意愿。詩中的“樊籠”象征著困境和束縛,而“真宗”則代表著真正的知識和智慧。詩人表達了尋求真正教誨和智慧的渴望,并強調了善良的知識的珍貴和罕見。
詩中的“捧喝”和“擊碎虛空”表達了展開廣泛施行的決心和力量。同時,詩人也意識到在追求自由和智慧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困難和挑戰,因此提到了“鉗錘”、“爐鞲”和“機鋒”,這些象征著克服困境和面對挑戰的工具和技巧。
詩中的“孤峰”代表著詩人自身,他坐在山峰上,與宇宙對峙。他通過吟唱風和嘯月來表達內心的激情和力量,通過握住龍泉來顯示自己在世界中的卓越地位。
最后幾句詩中提到了野犴絕跡、狐兔潛蹤,以及善于馴服獅子、制伏老虎和降服巨龍。這些形象描繪了詩人的非凡能力和智慧,他能夠超越自然界的規則和限制,掌握著駕馭力量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了追求自由、渴望真正教誨和智慧的愿望,以及面對困境和挑戰時所展現出的堅韌和勇氣。它通過豐富的象征和意象,展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力量和追求。
“卻有鉗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xiāng zǐ
行香子
yù chū fán lóng.
欲出樊籠。
xū qì zhēn zōng.
須契真宗。
shàn zhī shí qiān zǎi nán féng.
善知識、千載難逢。
hóng shī pěng hē, jī suì xū kōng.
宏施捧喝,擊碎虛空。
què yǒu qián chuí, yǒu lú gōu, yǒu jī fēng.
卻有鉗錘,有爐鞲,有機鋒。
zuò duì gū fēng.
坐對孤峰。
xiào yuè yín fēng, wò lóng quán zuò zhèn huán zhōng.
嘯月吟風,握龍泉、坐鎮寰中。
yě àn jué jī, hú tù qián zōng.
野犴絕跡,狐兔潛蹤。
què shàn diào shī, shàn fú hǔ, shàn xiáng lóng.
卻善調獅,善伏虎,善降龍。
“卻有鉗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