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久已絕貪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禪心久已絕貪嗔”全詩
世態紛紛翻覆手,不圖復見葛天民。
分類:
作者簡介(蔡戡)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孫,蔡伸嫡孫。始居武進,初以蔭補溧陽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累官寶謨閣直學士。七年,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八年,知江陰軍。歷廣東、京西轉運刮宮,廣東、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廣總領徙建康府總領,尋徙淮西總領。光宗紹熙元年(1190)為浙東提刑,召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五年,兼知臨安府,再任湖廣總領。寧宗慶元二年(1196)知隆興府。嘉泰元年(1201)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勤政愛民,贏得清聲。生性灑脫,不肯與權奸為伍。韓侂胄掌權后,便告老還鄉。才華出眾,著作甚豐。
《送葛謙問》蔡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葛謙問》是宋代詩人蔡戡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禪心久已絕貪嗔,
劇飲狂歌總是真。
世態紛紛翻覆手,
不圖復見葛天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蔡戡送別好友葛謙的情感。蔡戡通過禪心的修持,已經戰勝了貪嗔之心,他們曾經一起歡飲狂歌的時光總是真實而美好。然而,世間的變故和繁雜使他們無法再次相聚,蔡戡感到遺憾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蔡戡對好友的深情厚誼和離別之情。首句“禪心久已絕貪嗔”表明蔡戡通過長時間的禪修,已經能夠摒棄貪婪和憤怒之情,達到了內心的寧靜與超脫。接著,他提到與葛謙一起狂歡的時光,劇烈飲酒、狂歌暢快無比,這是真實的生活和情感的流露。
然而,第三句“世態紛紛翻覆手”暗示了世間的變故和紛擾,使得他們無法再次相聚。這句話也可理解為對社會變遷的感嘆,人事無常,世事變幻莫測。最后一句“不圖復見葛天民”表達了蔡戡對再次相見的無望,他不再奢望與葛謙再度相聚。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禪修和友情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反思。蔡戡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人世間的無常和離別的無奈,表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悲涼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禪心久已絕貪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é qiān wèn
送葛謙問
chán xīn jiǔ yǐ jué tān chēn, jù yǐn kuáng gē zǒng shì zhēn.
禪心久已絕貪嗔,劇飲狂歌總是真。
shì tài fēn fēn fān fù shǒu, bù tú fù jiàn gé tiān mín.
世態紛紛翻覆手,不圖復見葛天民。
“禪心久已絕貪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