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兒猶認石為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癡兒猶認石為羊”全詩
矯矯先生竟何在,癡兒猶認石為羊。
分類:
作者簡介(林季仲)

林季仲[約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懿成,自號蘆山老人,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八年前后在世。喜為詩,語佳而意新。宣和中進士。高宗時,趙鼎薦為臺官,累遷吏部郎。秦檜主和議,季仲引句踐事爭之,大忤檜,遼罷去。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以直秘閣奉嗣。季仲著有竹軒雜著十五卷,今存六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郊行感懷》林季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郊行感懷》是宋代詩人林季仲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次在鄉郊行走時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竹光野色凈祠堂,
The bamboo's radiance, the wilderness's colors, and the pure ancestral hall,
古木千章儼在傍。
The ancient trees stand tall with a thousand branches.
矯矯先生竟何在,
Where is the upright gentleman, so noble and righteous?
癡兒猶認石為羊。
The foolish child mistakes stones for sheep.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社會風氣的失望和對人心的慨嘆。詩人觀察到郊外的竹林明亮、野色鮮艷,祠堂幽靜潔凈,表現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景象。然而,對于高尚的人物風范和正直的行為,詩人卻感到迷茫和困惑。他對于那些應該具備高尚品質的人卻找不到蹤影,感到痛惜和無奈。
詩中的"矯矯先生"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行為的人,但詩人卻無法找到這樣的人物,感到困惑和失望。最后兩句"癡兒猶認石為羊"則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現實中的迷失和誤解。癡兒將石頭誤認為羊,象征著人們對真相的模糊和誤解,這也是詩人對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虛偽和偽善現象的批判。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批判,傳達了詩人對社會風氣的失望和對人心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寓言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給人以啟示和警醒。
“癡兒猶認石為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o xíng gǎn huái
郊行感懷
zhú guāng yě sè jìng cí táng, gǔ mù qiān zhāng yǎn zài bàng.
竹光野色凈祠堂,古木千章儼在傍。
jiǎo jiǎo xiān shēng jìng hé zài, chī ér yóu rèn shí wèi yáng.
矯矯先生竟何在,癡兒猶認石為羊。
“癡兒猶認石為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