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橋有影蛟龍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橋有影蛟龍懼”全詩
舞風斬碎一川波。
長橋有影蛟龍懼。
流水無聲晝夜磨。
兩岸帶煙生殺氣。
五更彈雨和漁歌。
秋來只恐西風起。
銷盡鋒棱怎奈何。
分類:
作者簡介(解縉)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菖蒲》解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菖蒲》是明代作家解縉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菖蒲花的美麗,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尺青青古太阿。
舞風斬碎一川波。
長橋有影蛟龍懼。
流水無聲晝夜磨。
兩岸帶煙生殺氣。
五更彈雨和漁歌。
秋來只恐西風起。
銷盡鋒棱怎奈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開篇,詩人用“三尺青青”來形容古老的太阿山,太阿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名山,具有神秘的意象。接著,詩人運用“舞風斬碎一川波”來描繪秋天風起時波浪的翻滾和拍打,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在下一句“長橋有影蛟龍懼”,詩人以蛟龍來象征著巨大的力量和威嚴,表達了橋影下的景象令蛟龍感到畏懼。這里的長橋也可以理解為時間的象征,暗示了時光的流逝。
接著,詩人寫到“流水無聲晝夜磨”,通過描繪流水靜謐而不停流淌的景象,抒發了對時間的感慨。時間如同無聲的流水,不分晝夜地不停流逝。
下一句“兩岸帶煙生殺氣”,通過描繪兩岸的煙霧,表現了秋天的景色。同時,這里也蘊含了生命與死亡的對立,暗示著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接下來的兩句“五更彈雨和漁歌。秋來只恐西風起。”表達了秋天雨水連綿的景象,同時也描繪了漁民在雨中彈唱漁歌的情景。詩人對秋天的來臨感到擔憂,因為西風預示著寒冷的到來,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
最后一句“銷盡鋒棱怎奈何”,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之情。鋒棱代表生命的銳氣和精神,然而時間的推移將使一切都銷盡,人們無法抵擋時間的無情摧殘。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色和菖蒲花的形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寄托內心感受,抒發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命運無常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長橋有影蛟龍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āng pú
菖蒲
sān chǐ qīng qīng gǔ tài ē.
三尺青青古太阿。
wǔ fēng zhǎn suì yī chuān bō.
舞風斬碎一川波。
cháng qiáo yǒu yǐng jiāo lóng jù.
長橋有影蛟龍懼。
liú shuǐ wú shēng zhòu yè mó.
流水無聲晝夜磨。
liǎng àn dài yān shēng shā qì.
兩岸帶煙生殺氣。
wǔ gēng dàn yǔ hé yú gē.
五更彈雨和漁歌。
qiū lái zhǐ kǒng xī fēng qǐ.
秋來只恐西風起。
xiāo jǐn fēng léng zěn nài hé.
銷盡鋒棱怎奈何。
“長橋有影蛟龍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