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面歸何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掩面歸何所”全詩
云嶺回廊香徑悄,爭似舊時庭戶。
檻外游絲,水邊垂柳,猶學宮腰舞。
繁華如夢,登臨無限情古。
果見荒臺落日,麋鹿來游,漫爾繁榛莽。
忠臣抉目東門上,可退越來兵伍。
空鑄千將,終為池沼,掩面歸何所。
遺風千載,尚聽儂歌白*。
分類:
作者簡介(薩都剌)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酹江月 姑蘇臺懷古》薩都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酹江月 姑蘇臺懷古》是一首元代的詩詞,作者是薩都剌。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倚空臺榭,愛朱闌飛瞰,百花洲渚。
云嶺回廊香徑悄,爭似舊時庭戶。
檻外游絲,水邊垂柳,猶學宮腰舞。
繁華如夢,登臨無限情古。
果見荒臺落日,麋鹿來游,漫爾繁榛莽。
忠臣抉目東門上,可退越來兵伍。
空鑄千將,終為池沼,掩面歸何所。
遺風千載,尚聽儂歌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姑蘇臺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慨嘆。詩中通過描繪姑蘇臺的景色和歷史氛圍,展現了作者對古代繁華的向往和對現實的失望之情。
詩的開頭,作者站在高臺上遠眺,欣賞著朱紅色的欄桿,俯瞰著百花洲的湖泊。接著,他提到云嶺回廊的香徑,表示這些景致雖然美麗,卻無法與過去的庭院相比。
詩的第三句描述了檻外的游絲和水邊的垂柳,作者暗示這些景物依然效仿著古代的宮廷舞蹈,但卻只能算是在模仿,無法復制古代的風華。
第四句以“繁華如夢”來形容現實世界,登臨高臺仰望古代的輝煌。詩的下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荒廢的臺榭,夕陽下的景色,以及麋鹿在其中游蕩。這些景象都暗示著過去的繁華已經消逝,現實世界變得荒涼和廢棄。
接著,作者以“忠臣抉目東門上”來表達對古代忠臣的敬仰,他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家衛國。然而,現實中的兵亂已經無法阻擋,古代的英雄最終也只能消逝。
詩的結尾,作者感慨萬千,說現在的一切都被埋沒在池沼之中,掩面無處可歸。最后一句“遺風千載,尚聽儂歌白”,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遺風的敬重,希望能夠聆聽到過去的聲音。
整首詩通過對姑蘇臺景色的描繪和對古代輝煌的懷念,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和對過去的崇敬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展現了古代和現實的差距,表達了作者對繁華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虛幻的認識。
“掩面歸何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èi jiāng yuè gū sū tái huái gǔ
酹江月 姑蘇臺懷古
yǐ kōng tái xiè, ài zhū lán fēi kàn, bǎi huā zhōu zhǔ.
倚空臺榭,愛朱闌飛瞰,百花洲渚。
yún lǐng huí láng xiāng jìng qiāo, zhēng shì jiù shí tíng hù.
云嶺回廊香徑悄,爭似舊時庭戶。
kǎn wài yóu sī, shuǐ biān chuí liǔ, yóu xué gōng yāo wǔ.
檻外游絲,水邊垂柳,猶學宮腰舞。
fán huá rú mèng, dēng lín wú xiàn qíng gǔ.
繁華如夢,登臨無限情古。
guǒ jiàn huāng tái luò rì, mí lù lái yóu, màn ěr fán zhēn mǎng.
果見荒臺落日,麋鹿來游,漫爾繁榛莽。
zhōng chén jué mù dōng mén shàng, kě tuì yuè lái bīng wǔ.
忠臣抉目東門上,可退越來兵伍。
kōng zhù qiān jiāng, zhōng wèi chí zhǎo, yǎn miàn guī hé suǒ.
空鑄千將,終為池沼,掩面歸何所。
yí fēng qiān zǎi, shàng tīng nóng gē bái.
遺風千載,尚聽儂歌白*。
“掩面歸何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