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洗遺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雨洗遺鈿”全詩
贏得誤他生。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的知己是誰?她人已離去;我們一生相伴,此身足矣。生死臨別,言猶不悔,難怪古人說多情不似無情好,愛喜生憂,癡情如我。
別說歡樂的時光很多,其實人生如朝露,轉眼青絲成白發,韶華流年,今世不忘.看見她留下的釵鈿,淚水就像雨一樣,假使有來生,希望她能借著前世遺物的指引,記起那些有我的時光。
注釋
①芳時:花開時節,即良辰美景之時。
②好花天:指美好的花開季節。
③再來緣:下世的姻緣,來生的姻緣。 再來,再一次來,即指來生、來世。
④鈿:指用金、銀、玉、貝等鑲飾的器物。這里代指亡婦的遺物。
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亡妻的小詞。凄婉哀怨,動人心魄。
詞開篇便問:“知己一人誰是?”“知己”二字,中國古時是十分慎用的,除非彼此之間非常了解對方的心意,不然是不可妄自稱為知己的。納蘭的知己,便是那位離他而去的女子,但他也明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他會在反問之后,自問自答地寫道:“已矣。”的確是這樣的,既然此生已經得到了知己,那么便足夠了,至于今后獨自行走的道路,有著之前的回憶,那還怕什么呢?“贏得誤他生。”來生如果有緣,相信還是會走到一起的。多情不必神傷,“多情終古似無情,莫問醉耶醒”。上片在一片混沌中結束,納蘭似醉非醉地混跡人間,沒有了知己,他還要繼續走下去,如果不糊涂一點,如何能夠應對這世間堅硬的種種?納蘭的好朋友朱彝尊感慨常嘆:“滔滔天下,知己一人誰是?”可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知己,從這點來說,納蘭是幸運的。他愛的人不但愛他,更懂得他,就算這份懂得是短暫的,那也是曾經擁有過。這上片直抒胸臆,真切極了。
下片卻是筆鋒勒馬,由剛轉柔,不再明寫,而是用鋪墊。“奠道芳時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這是容若的隨性而嘆,看似不經意。卻又分明表現出他的混沌狀態,大有找不到東南西北。分不清晨昏之感。可是這樣的他,卻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多么渴望花開季節的到來,因為這個季節,滿滿都是她的回憶。寫起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纏綿悱惻,訴盡心底傷痛悔恨。“未是看來如霧,朝暮。將息好花天。”
全詞有景有情,情意盎然,讓人讀起來感到飛流直下,但絲毫沒有什么不妥的感覺,反倒是讓人淚下如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正好道出了納蘭的心聲。
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創作背景
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亡于康熙年間。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詞人為了寄托對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詞。“疏雨洗遺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è bēi
荷葉杯
zhī jǐ yī rén shuí shì? yǐ yǐ.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
yíng de wù tā shēng.
贏得誤他生。
yǒu qíng zhōng gǔ shì wú qíng, bié yǔ huǐ fēn míng.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mò dào fāng shí yì dù, zhāo mù.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
zhēn zhòng hǎo huā tiān.
珍重好花天。
wèi yī zhǐ diǎn zài lái yuán, shū yǔ xǐ yí diàn.
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疏雨洗遺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