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劍光未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劍光未滅”全詩
三軍含怨慕,橫吹聲斷絕。
五馬嘶城隅,萬人臥車轍。
滄洲浮云暮,杳杳去帆發。
回首不問家,歸心遙向闕。
煙波限吳楚,日夕事淮越。
吊影失所依,側身隨下列。
孤蓬飛不定,長劍光未滅。
綠綺為誰彈,綠芳堪自擷。
悵然江南春,獨此湖上月。
千里懷去思,百憂變華發。
頌聲滿江海,今古流不竭。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度還京》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度還京
天上移將星,元戎罷龍節。
三軍含怨慕,橫吹聲斷絕。
五馬嘶城隅,萬人臥車轍。
滄洲浮云暮,杳杳去帆發。
回首不問家,歸心遙向闕。
煙波限吳楚,日夕事淮越。
吊影失所依,側身隨下列。
孤蓬飛不定,長劍光未滅。
綠綺為誰彈,綠芳堪自擷。
悵然江南春,獨此湖上月。
千里懷去思,百憂變華發。
頌聲滿江海,今古流不竭。
中文譯文:
奉送鄭中丞罷去浙西的節度回京
天上星移,將星被罷去,象征著龍袍上的義務被免除。
三軍對他怨慕不已,橫吹的號聲戛然而止。
五馬嘶叫在城角,萬人躺在車轍上。
滄洲的浮云漸漸散去,遠遠地帆船啟航。
回首看了看,不再問家人的情況,但內心的歸屬感向御闕之間流轉。
煙波線限在吳楚之間,一天天在淮越之地。
吊影失去了支撐的地方,身體側臥隨波漂流。
孤萍飄蕩無定所,長劍的光芒依然未熄滅。
綠綺曲為誰而彈奏,綠芳可自行采擷。
痛感江南的春景,孤立在湖上的月色。
千里之外思念遠方,百種憂愁變成白發。
頌聲充滿江海,流傳至今無盡止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送別鄭中丞回京的詩,在描繪送別場面的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對離別的傷感和思念之情。
在第一、二聯中,詩人描繪了將星罷免、號聲戛然而止的場面,以及士兵們對鄭中丞的怨慕之情。通過這種描寫,詩人展現了離別的凄涼和無奈。
接下來的幾聯,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以滄洲浮云暮、帆船啟航等細膩的描寫,表現了鄭中丞離去的情景和離別的感觸。詩人的心思在此透露出來,他回首看向離去的人,雖然不再問家人的情況,但內心的思念卻向御闕(皇宮)流轉。
最后幾聯,詩人以吊影失所依、孤萍飛不定等形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彷徨。他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因思念和憂愁,白發也變得愈發蒼老。最后一聯中的“頌聲滿江海,今古流不竭”,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者的贊美,以及離別者的名聲將永流傳的意思。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離別之苦和思念之情,同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給詩詞增添了深厚的情感和意境。
“長劍光未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jiàn zhèng zhōng chéng bà zhè xī jié dù hái jīng
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度還京
tiān shàng yí jiāng xīng, yuán róng bà lóng jié.
天上移將星,元戎罷龍節。
sān jūn hán yuàn mù, héng chuī shēng duàn jué.
三軍含怨慕,橫吹聲斷絕。
wǔ mǎ sī chéng yú, wàn rén wò chē zhé.
五馬嘶城隅,萬人臥車轍。
cāng zhōu fú yún mù, yǎo yǎo qù fān fā.
滄洲浮云暮,杳杳去帆發。
huí shǒu bù wèn jiā, guī xīn yáo xiàng quē.
回首不問家,歸心遙向闕。
yān bō xiàn wú chǔ, rì xī shì huái yuè.
煙波限吳楚,日夕事淮越。
diào yǐng shī suǒ yī, cè shēn suí xià liè.
吊影失所依,側身隨下列。
gū péng fēi bù dìng, cháng jiàn guāng wèi miè.
孤蓬飛不定,長劍光未滅。
lǜ qǐ wèi shuí dàn, lǜ fāng kān zì xié.
綠綺為誰彈,綠芳堪自擷。
chàng rán jiāng nán chūn, dú cǐ hú shàng yuè.
悵然江南春,獨此湖上月。
qiān lǐ huái qù sī, bǎi yōu biàn huá fà.
千里懷去思,百憂變華發。
sòng shēng mǎn jiāng hǎi, jīn gǔ liú bù jié.
頌聲滿江海,今古流不竭。
“長劍光未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