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拈茅棟竟移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手拈茅棟竟移居”出自宋代歐陽修的《詠零陵》,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shǒu niān máo dòng jìng yí jū,詩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手拈茅棟竟移居”全詩
《詠零陵》
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
城郭恰臨瀟水上,山川猶是柳侯余。
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
欲買愚溪三畝地,手拈茅棟竟移居。
城郭恰臨瀟水上,山川猶是柳侯余。
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
欲買愚溪三畝地,手拈茅棟竟移居。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詠零陵注釋
[1]畫圖:對山水自然景觀,潑墨為圖,謂之畫圖。曾識:曾經認識。[2]方:用作時間副詞。才,方才。歐陽修《朋黨論》:“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不如:不及,比不上。謂前者比不上后者,即零陵郡勝過畫圖。
[3]城郭:城,本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郭,本指外城。城郭,為都邑之稱,這里指永州府古城。恰:正好。
[4]山川:山河。柳宗元貶永州,寫了大量的山水游記(如“永州八記”),并以物自喻,以身相許,山山水水都投入了自己的身影,故說“山川猶是柳侯余”。柳侯:1104年(宋崇寧三年),宋徽宗趙佶賜封柳宗元為“文惠侯”,世人敬稱“柳侯”。余,剩,引申為遺留、遺存。杜甫《登袞州城樓》:“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余。”
[5]驛亭:古時在大道上所設立的交通站,是供行旅途中歇宿的處所。幽絕:幽,僻靜。絕,極。幽絕,形容十分寂靜,引申為幽雅。堪:可,能。垂釣:釣魚。
[6]巖石:指巖洞,如朝陽巖。虛明:虛,空。明,光明。虛明,謂巖洞寬闊明亮。
[7]拈:用手指頭取物。茅棟:茅,即白茅,俗稱茅草。棟,房屋的正梁。茅棟,即茅稈。移居:挪動居所。陶淵明有《移居二首》,均寫與南村鄰人的交往過從,表現了與民同樂的浩然胸襟。歐陽修欲在愚溪筑草堂而居,略取其意。
詠零陵賞析
歐陽修的這首詩曾被收入《永州府志》。柳宗元貶謫永州司馬,這里的山水之勝便形于詞人學士之口。自唐宋以來,吟詠零陵、永州的詩文層見疊出,流傳最廣的莫過于歐陽修的《詠零陵》。
這首七律,首聯以肯定和否定相疊的方式來寫總的感覺,提挈全篇。頷聯、頸聯鋪寫城郭、山川、驛亭、巖石等典型景物,以點帶面,活現了零陵的真面目。尾聯畫龍點睛,曲終奏雅,巧用移居事,使描繪的所有物象都獲得了靈魂。通篇即興即事,信筆點染,全以口語道出,但天巧偶發,外質內秀,富有自然真率、似俗實雅的韻致。
“手拈茅棟竟移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líng líng
詠零陵
huà tú céng shí líng líng jùn, jīn rì fāng zhī huà bù rú.
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
chéng guō qià lín xiāo shuǐ shàng, shān chuān yóu shì liǔ hóu yú.
城郭恰臨瀟水上,山川猶是柳侯余。
yì tíng yōu jué kān chuí diào, yán shí xū míng kě dú shū.
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
yù mǎi yú xī sān mǔ dì, shǒu niān máo dòng jìng yí jū.
欲買愚溪三畝地,手拈茅棟竟移居。
“手拈茅棟竟移居”平仄韻腳
拼音:shǒu niān máo dòng jìng yí j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手拈茅棟竟移居”的相關詩句
“手拈茅棟竟移居”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手拈茅棟竟移居”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手拈茅棟竟移居”出自歐陽修的 《詠零陵》,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