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鴻自北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征鴻自北飛”全詩
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
九江春草綠,千里暮潮歸。
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
分類: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劉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煙塵猶滿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
九江春草綠,千里暮潮歸。
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
中文譯文:
煙塵仍滿眼,道路上易臟衣。
流離失所的人南渡多,征鴻自北邊飛。
九江的春天草地綠,千里之外夕潮歸。
分別之后難以相會,全家躲藏在釣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李二十四,他要離開江州遷徙他處。詩中表達了離別的情緒和對離別后再相聚的期盼。
煙塵滿目,歧路易沾衣,描繪了離開時的煩擾和不舍,世事變遷,人生充滿了際遇和選擇,往往將面臨的艱難與困惑比作煙塵和沾衣之事。
詩中提及了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暗示了朋友李二十四不是唯一離開的人,類似的情況經常發生,離別和分散成為了常態。
接著,詩中描繪了九江的春天,春草綠綠,充滿生機,但暮潮卻不斷地涌回,仿佛在暗示著離別后的重逢。九江的暮潮可以理解為人們遷徙后歸鄉的歸途,也可以理解為離別后的希望和再相聚的美好愿望。
最后兩句“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詩人表達了離別后的期盼幾近絕望,如果再見的希望在遙遠的未來,他寧可選擇隱居于釣磯之上,帶著全家隱居。隱居于釣磯可能是帶有隱喻意味,象征舍棄塵世的紛擾和繁雜,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
“征鴻自北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èr shí sì yí jiā zhī jiāng zhōu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yān chén yóu mǎn mù, qí lù yì zhān yī.
煙塵猶滿目,歧路易沾衣。
bū kè duō nán dù, zhēng hóng zì běi fēi.
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
jiǔ jiāng chūn cǎo lǜ, qiān lǐ mù cháo guī.
九江春草綠,千里暮潮歸。
bié hòu nán xiāng fǎng, quán jiā yǐn diào jī.
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
“征鴻自北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