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紅不是無情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全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簡介(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己亥雜詩·其五翻譯及注釋
翻譯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釋
選自《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即:到。
己亥雜詩·其五“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賞析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詩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瑰麗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這哪里是落花的葬詞?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詩人借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抒發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兩句詩也包含了這樣的哲理:“落紅”似乎成了無用之物,但從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護花,仍有價值和作用,它包含著世上的萬事萬物均具有兩面性,“有用”和“無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關鍵在于觀察者的視角,在于自身的價值和功用。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也隱喻了詩人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從而形象、貼切地展示了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
己亥雜詩·其五鑒賞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后》),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旨: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于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雜詩·其五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這年龔自珍辭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于是誕生了《己亥雜詩》。在這路途中,龔自珍一有感觸便寫下來,扔進簍里。他珍惜詩篇,315首詩一首都沒丟。
己亥雜詩·其五賞析
這詩作于1839年(農歷己亥),是詩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詩人辭官南歸故里,后又北取眷屬,就在往返途中創作了這一部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這組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抒發感慨,藝術地再現與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跡、著述的豐富閱歷,標志著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時值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夜,詩中頗有感時憂國的力作。這首詩則表現詩人辭官的決心,報效國家的信念與使命,以及獻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語氣樂觀,形象生動,極富藝術魅力。
這首詩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抒發離京南返的愁緒,二是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詩中的“落紅”、“化作”兩句是歷來傳頌的經典名句,他們一方面是詩人言志抒懷的心聲,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廣泛意義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寫照。詩的開拓為表現自己離愁別緒的豐富感情,詩人用了“浩蕩”一詞來形容“離愁”,既強化“愁”意。又體現出詩人狂放深沉的內心思緒和個性特點,這里典型的詩人本色。緊接著的“吟鞭”句,對前人詩局的化用也恰倒好處,并形成了兩句相連呼應的藝術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詩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則筆鋒一轉,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抒發胸臆,使全詩渾然一體動人肺腑。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籠,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愁緒就和回歸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斜暉,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后兩句以荷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
“浩蕩離愁白日斜”寫出了詩人離開京城時的感情。詩人離京時,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辭官回鄉;但是他仍然為國家的命運憂愁,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命運憂愁。“浩蕩”本指水勢浩大,在這里喻“愁”,李煜曾有詞寫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以李煜亡國被囚之愁自詡,可見憂愁之深。詩人為了襯托離愁,特別把離京時間選在了傍晚,馬致遠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晚景襯托離愁。詩人通過喻、襯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吟鞭東指即天涯”本句雖無愁字,但也能表現詩人離京之愁。天涯是指詩人家鄉——杭州,馬鞭一揮,離京遠去,直至天涯 ,很難再回京城,用夸張的手法,表現離別之愁,傷懷之意,含而不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詩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己亥雜詩·其五賞析二
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浩蕩”一詞,除了說明愁緒之濃,還蘊蓄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然、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復雜的思想感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別離愁緒已經充塞天地、浩浩難禁,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詩人此時的心緒,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詞組結構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蘊,以“離愁”為中心詞的話,那么,“浩蕩”是“離愁”的定語,而“白日斜”則是“離愁”的補語。“白日斜”是說作者帶著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郁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里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詩人們常常喜歡用落日作為自然現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雙重手法來顯示相思之烈或別離之苦。“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詩》);“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斜陽卻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吟鞭東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說距離故鄉還很遠。 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元人馬致遠的《天凈沙》寫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龔自珍的“吟鞭東指即天涯”沒有直接說自己是“斷腸人”而已。
按理說,龔自珍不滿于死氣沉沉的禮部衙門生活,毅然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準備回家鄉杭州干一番事業,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對舊勢力的決裂之感和憎惡之情,不應產生浩蕩的離愁。唐詩人劉皂《旅次朔方》云:“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說由于遷謫到更遠的地方,因此連客舍地也成為故鄉了。不同之處在于,龔自珍雖說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時候在北京住過,又在禮部和其他機構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雖然龔自珍是主動要求辭職,但辭職的原因卻是因為沉淪下僚,生活拮據,事出無奈,客觀上是被迫離京出都。因此,“浩蕩離愁”中,含有些許仕途蹭蹬,不為世用的感嘆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獨感。兼之龔自珍當時與妓女靈簫關系十分密切,《己亥雜詩》十分之一的主題都與靈簫有關,其中一首說自己正墮入“紅似相思綠似愁”的情場里,雖說靈簫并不在京師,但在這種情況下,與過去的生活告別,纏綿悱惻、依依不舍的“離愁”也就難排難遣。可見,龔自珍的“離愁”內涵是豐富、復雜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飛花,撩起詩人的離愁。事業未竟,歲月蹉跎,青春已逝,紅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許不再回還,作為描摹落花的能手,詩人愛“探春”,更愛“送春”,愛花開,也許更愛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說紛飛的海棠花是到人間飄泊逗留的奇龍怪鳳,把大風中海棠紛謝的奇景比作“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尤神馳”,想像“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他對落花作過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詩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飄飛的落花。辭別京都,詩人乘馬車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對著無邊的落花,展開豐富的想像。官場的傾軋,沉重的氛圍,窒息的人性,拮據的生活,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融為一體。
“落紅不是無情物”,這里的“落紅”兩字。在全詩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蕩離愁”,詩人的離愁不僅有“浩蕩”修飾,“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襯,還被動態的,由時時拂面而過的“落紅”撩起。這一筆是隱藏在詩內的,因此,“落紅”既是對前面離愁內涵的補充,而作為轉折,它又使整首詩從離愁中解脫出來,轉入下層,為全詩主題升華作了鋪墊。此時詩人在想落紅護花。“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說從樹上飄落的花瓣并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許多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詩人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正是為了到家鄉主掌書院,聚徒講學,把自己的學業和思想傳給生徒,以變革的熱情和未來的憧憬啟迪他們,為國為民盡自己的最后一點力量。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獻給后之來者。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大自然里花開花落,本來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說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現在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至此,詩人終于把飛花般紛亂的思緒捉住,從愁思中擺脫出來,帶著時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種莊嚴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自,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圣的宣誓。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古代詩人描寫落花,一種是怨啼鳥,怪東風,嘆年華,面對落花,噓唏感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杜牧《金谷園》甚至把落花比作墮樓美人:“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把風吹花落悄無聲的自然景象與美人墮樓聯系在一起,以粉紅的花瓣從枝頭飄落比擬紅粉佳人墮樓,寓有美人如花,紅顏薄命,美好的事物殞于一旦的感嘆,諷刺了石崇“金谷園”繁華事散,好景不長的可悲結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墮樓,有些凄楚肅殺,充滿濃郁的感傷之情。另一種把落花作為自然景物來描寫,其中不乏昂揚向上的精神。“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劉慎虛《闕題》);“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試帖詩),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只見童子的渾樸天真和爛漫之趣,而無傷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滿勃勃生機,有的在颯衰中現出昂奮。但是,無論是“春城無處不飛花”,還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境界上要略遜一籌。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后》),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落紅不是無情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ǐ hài zá shī qí wǔ
己亥雜詩·其五
hào dàng lí chóu bái rì xié, yín biān dōng zhǐ jí tiān yá.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luò hóng bú shì wú qíng wù, huà zuò chūn ní gèng hù huā.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落紅不是無情物”的相關詩句
“落紅不是無情物”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跡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橥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