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坐見九州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見九州裂”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雜興》,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zuò jiàn jiǔ zhōu liè,詩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坐見九州裂”全詩

    《雜興》
    握中銅匕首,粉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讎,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頭像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雜興》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
    握中銅匕首,粉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讎,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詩意:
    這首詩寫出了戰國時期秦國迅速崛起并吞并其他六國的情景,以及燕國被秦國所滅的悲慘遭遇。詩人通過描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展示了個人的勇氣和忠誠,但最終卻無法阻止秦國的統一。

    賞析:
    《雜興》是一首寫燕國覆滅和荊軻刺秦王的憂國憂民之作。詩人王昌齡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景物描寫,描述了銅匕首和山上的鐵礦粉碎的場景,象征了忠誠和力量。同時,通過描寫一個個義士的英勇報仇和秦國吞并其他諸侯國的情景,表達了對戰爭和權力欲望的悲觀態度。

    詩中的“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意指燕國的悲劇命運,燕王丹被秦國滅亡。而“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則指荊軻為了刺殺秦王而犧牲的悲壯事跡。最后兩句“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強調個人的勇敢和忠誠,但在暴君的統治下,英雄的個人努力無法阻止國家的覆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戰亂時期的悲哀和對于權力的痛斥。通過荊軻的故事,詩人表達了對于個人勇氣和忠誠的贊美,但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個人壯舉在整個歷史背景下的渺小和無奈。詩人通過描寫暴君的統治和戰爭的殘酷,呼吁社會和國家能夠避免權力的腐敗和戰爭的毀滅性后果。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坐見九州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雜興

    wò zhōng tóng bǐ shǒu, fěn cuò chǔ shān tiě.
    握中銅匕首,粉銼楚山鐵。
    yì shì pín bào chóu, shā rén bù céng quē.
    義士頻報讎,殺人不曾缺。
    kě bēi yàn dān shì, zhōng bèi láng hǔ miè.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yī jǔ wú liǎng quán, jīng kē suì wèi xuè.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chéng zhī pǐ fū yǒng, hé qǔ wàn rén jié.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wú dào tūn zhū hóu, zuò jiàn jiǔ zhōu liè.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坐見九州裂”平仄韻腳

    拼音:zuò jiàn jiǔ zhōu liè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坐見九州裂”的相關詩句

    “坐見九州裂”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坐見九州裂”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坐見九州裂”出自王昌齡的 《雜興》,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