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昆明池上”全詩
一點紅塵都不染,羅列蟾宮玉女。
色壓_林,香欺蘭畹,肯向聞箏浦。
靈龜千歲,有時游漾其處。
應念社結廬山,翻嗤靖節,底事攢眉苦。
紐葉為盤花當盞,有酒何妨頻注。
太液波邊,昆明池上,豈必沾金雨。
從教同輩,為他白敫白敫凝佇。
太素,國名,出荷花。
分類: 念奴嬌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念奴嬌(四和)》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念奴嬌(四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起奴嬌的美麗,她的皮膚晶瑩剔透,就像當年太素的美玉一樣。她沒有被紅塵的污染,像排列在蟾宮中的玉女一樣純潔。她的美色勝過紅林,她的香氣勝過蘭畹,誰愿意在聞箏浦邊與她相比呢?她有著靈龜般的千歲壽命,有時在游漾的地方出現。我應該念念那座結廬山的廟宇,卻被那些嘲笑正直的人們所嘲笑,我為此事緊皺眉頭。我捧著花盤,點亮花燈,有酒何妨頻頻傾注。無論是在太液波邊還是昆明池上,何必非得沾上金色的雨水呢?讓我們一同為他白敫白敫凝佇吧。太素是一個國名,與荷花有關。
這首詩詞以描繪女子的美麗為主題,表達了對她純潔、高貴的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通過對色、香、音樂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女子的美麗超越了常人的境界。作者通過對女子和自然的對比,凸顯了她的純潔和高貴,她的美色勝過紅林,香氣勝過蘭畹,使她成為了一個超越塵世凡俗的存在。詩人還以靈龜的形象來描繪女子的長壽和神秘感,增加了詩詞的神秘色彩。
整首詩以意象和音韻的飽滿表達了對女子美麗的贊美,同時也流露出對純潔高貴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華麗辭藻的運用,表現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高尚品質的崇敬。這首詩詞在形式上優美流暢,意境深遠,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特色和吳潛的獨特風格。
“昆明池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àn nú jiāo sì hé
念奴嬌(四和)
tiān rán hào zhì, xiǎng dāng nián cǐ zhǒng, lái cóng tài sù.
天然皓質,想當年此種,來從太素。
yì diǎn hóng chén dōu bù rǎn, luó liè chán gōng yù nǚ.
一點紅塵都不染,羅列蟾宮玉女。
sè yā lín, xiāng qī lán wǎn, kěn xiàng wén zhēng pǔ.
色壓_林,香欺蘭畹,肯向聞箏浦。
líng guī qiān suì, yǒu shí yóu yàng qí chù.
靈龜千歲,有時游漾其處。
yīng niàn shè jié lú shān, fān chī jìng jié, dǐ shì cuán méi kǔ.
應念社結廬山,翻嗤靖節,底事攢眉苦。
niǔ yè wèi pán huā dāng zhǎn, yǒu jiǔ hé fáng pín zhù.
紐葉為盤花當盞,有酒何妨頻注。
tài yè bō biān, kūn míng chí shàng, qǐ bì zhān jīn yǔ.
太液波邊,昆明池上,豈必沾金雨。
cóng jiào tóng bèi, wèi tā bái jiǎo bái jiǎo níng zhù.
從教同輩,為他白敫白敫凝佇。
tài sù, guó míng, chū hé huā.
太素,國名,出荷花。
“昆明池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