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問天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搔首問天公”全詩
便放出、一輪金鏡,皎然虛碧。
照徹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無他物。
倚亭皋、搔首問天公,天應識。
人共景,都非昔。
君共我,俱成客。
且相逢一笑,笙歌簫笛。
老去可憐杯酒減,醉來謾把闌干拍。
便明朝、煙水掛征帆,還相憶。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滿江紅(劉表翁右司席上)》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劉表翁右司席上)》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劉表翁右司席上)
癡靄頑陰,風掃盡、安排今夕。
便放出、一輪金鏡,皎然虛碧。
照徹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無他物。
倚亭皋、搔首問天公,天應識。
人共景,都非昔。
君共我,俱成客。
且相逢一笑,笙歌簫笛。
老去可憐杯酒減,醉來謾把闌干拍。
便明朝、煙水掛征帆,還相憶。
中文譯文:
濃密的云靄阻擋了陽光,風吹散了一切,安排了今夜的景象。
一輪明亮的金色月亮掛在天空,清澈而空洞。
它照亮了我的內心,猶如水中的明月,不含其他雜念。
我倚在亭子里,撫摸著我的頭,向上問候天公,天空回應了我。
人與景物,都已不同于過去。
你和我,都成了客人。
讓我們相遇時微笑,享受笙歌和簫笛的樂曲。
老去的歲月令人憐憫,杯酒減少,但醉時仍然敲打著欄桿。
明天早晨,煙水中掛起征帆,我們將會相互懷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象,以及作者與友人共聚的場景。詩人使用了意象豐富的語言,表達了對夜晚景色的贊美和對友情的珍視。
詩的開頭描述了濃密的云靄擋住了陽光,風吹散了一切,暗示著夜晚的來臨。接著,一輪金色明亮的月亮出現在天空中,它被比作一面金鏡,照亮了一切,給人以虛幻而寧靜的感覺。這里的“明似水”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明亮和空靈,突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倚在亭子里,撫摸著頭發,向上問候天公,而天空似乎也回應了他的問候。這里體現了詩人與自然的親近和對天地之間的聯系的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人與景物都已不同于過去,作者與友人成了客人,但他們仍然能在相遇時微笑,共享著笙歌和簫笛的歡樂。最后的幾句中,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老去的歲月令人憐憫,但在醉時仍然能敲打欄桿,表達出對生活的豪邁態度。而詩的結尾,作者提到明天早晨,煙水中掛起征帆,暗示著友人將要離去,但他們將會互相懷念。
整首詩以細膩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和人情世故,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與自然的聯系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首詩詞在情感上給人以安寧和溫暖的感覺,同時也引發讀者對人生和友情的思考。
“搔首問天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liú biǎo wēng yòu sī xí shàng
滿江紅(劉表翁右司席上)
chī ǎi wán yīn, fēng sǎo jǐn ān pái jīn xī.
癡靄頑陰,風掃盡、安排今夕。
biàn fàng chū yī lún jīn jìng, jiǎo rán xū bì.
便放出、一輪金鏡,皎然虛碧。
zhào chè fèi gān míng shì shuǐ, shì zhōng kōng dòng wú tā wù.
照徹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無他物。
yǐ tíng gāo sāo shǒu wèn tiān gōng, tiān yìng shí.
倚亭皋、搔首問天公,天應識。
rén gòng jǐng, dōu fēi xī.
人共景,都非昔。
jūn gòng wǒ, jù chéng kè.
君共我,俱成客。
qiě xiāng féng yī xiào, shēng gē xiāo dí.
且相逢一笑,笙歌簫笛。
lǎo qù kě lián bēi jiǔ jiǎn, zuì lái mán bǎ lán gān pāi.
老去可憐杯酒減,醉來謾把闌干拍。
biàn míng cháo yān shuǐ guà zhēng fān, hái xiāng yì.
便明朝、煙水掛征帆,還相憶。
“搔首問天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