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來傍荷花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涼來傍荷花飲”全詩
攜手看云錦。
城頭玉漏已三更。
耳畔微聞新雁、幾聲聲。
蘭膏影里春山秀。
久立還成皺。
酒闌天外月華流。
我醉欲眠卿且、去來休。
作者簡介(趙以夫)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虞美人》趙以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虞美人》是宋代詩人趙以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涼時,我來到荷花邊上喝酒。我們手牽手欣賞云霞如錦。城頭的玉漏已經敲響了三更。耳邊傳來微弱的雁聲,幾聲啼鳴。蘭膏的香氣中映出了美麗的春山。長時間站立已使我的額頭有些皺紋。在酒宴結束時,天外的月華流動著。我醉了,想要睡覺,你先去休息吧。
詩意:
《虞美人》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描寫詩人與伴侶在荷花池邊共賞云霞、聆聽雁聲的情景,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愛情的思念。詩中的城頭玉漏已三更,象征著時間的流逝,提醒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詩人借酒澆愁,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離別的無奈之情。最后,詩人醉倒,展現了一種無奈和無力面對離別的心情。
賞析:
《虞美人》以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中描繪的荷花、云霞、雁聲等景物和聲音,使讀者仿佛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秋夜的寧靜與美好。詩人通過城頭玉漏的敲響和自己額頭的皺紋,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愛情的思念之情。最后,詩人的醉眠和對伴侶的祝福,展現了一種無奈和對離別的無力面對,使整首詩詞更具情感的張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和愛情的珍惜,并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讓讀者感受到了秋夜的靜謐和內心的思緒。
“天涼來傍荷花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虞美人
tiān liáng lái bàng hé huā yǐn.
天涼來傍荷花飲。
xié shǒu kàn yún jǐn.
攜手看云錦。
chéng tóu yù lòu yǐ sān gēng.
城頭玉漏已三更。
ěr pàn wēi wén xīn yàn jǐ shēng shēng.
耳畔微聞新雁、幾聲聲。
lán gāo yǐng lǐ chūn shān xiù.
蘭膏影里春山秀。
jiǔ lì hái chéng zhòu.
久立還成皺。
jiǔ lán tiān wài yuè huá liú.
酒闌天外月華流。
wǒ zuì yù mián qīng qiě qù lái xiū.
我醉欲眠卿且、去來休。
“天涼來傍荷花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