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空林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坐空林寂”全詩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作品。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以閑適的心境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游山的情景。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頭。
在黃昏時分,我手持著竹杖,與友人一同等待在虎谿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聽到導游的呼喊聲,我們便返回寺廟,追逐著流水返回住處。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野花盛開得美麗,谷鳥高聲鳴叫著,它們的聲音清幽悠揚。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夜晚坐在空曠的林中,寂靜無人,松樹的風聲猶如秋天的涼意。
詩詞以描繪山林的景物為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寬闊的寺廟山林生活的向往。通過對山水的描摹,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寧靜與平和,借著自然景觀的美好表達了心靈的寬廣和智慧的思考。
這首詩以簡練、含蓄的語言,展現了王維擅長的山水田園詩風格。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如暮色的靜謐、野花的盛開、谷鳥的鳴叫等,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詩人心靈的寧靜。同時,詩詞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在空曠的夜晚顯得尤為寂靜,而松樹的風聲則更加凸顯出這份寧靜。
整首詩通過對山林的生動描繪,表達了尋求內心平靜和獨立自由的向往。既展現了自然美的魅力,也詮釋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讓讀者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心靈的安寧和自由。
“夜坐空林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gǎn huà sì tán xìng shàng rén shān yuàn yǔ péi dí tóng zuò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
mù chí qióng zhú zhàng, xiāng dài hǔ xī tóu.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頭。
cuī kè wén shān xiǎng, guī fáng zhú shuǐ liú.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yě huā cóng fā hǎo, gǔ niǎo yī shēng yōu.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yè zuò kōng lín jì, sōng fēng zhí shì qiū.
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夜坐空林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