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哉此丈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賢哉此丈夫”全詩
少年曾任俠,晚節更為儒。
遁跡東山下,因家滄海隅。
已聞能狎鳥,余欲共乘桴。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濟上四賢詠·崔錄事》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濟上四賢詠·崔錄事》
放棄官印回歸田園,他是何等賢明的丈夫啊。
年少時曾從事武俠之事,晚年更追求儒學修養。
他隱居在東山之下,以家人遠離海邊的寂靜之地。
我已聽聞他能與鳥嬉戲,我也愿意與他同乘一條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濟上四賢詠·崔錄事》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是王維四賢詠系列中的一首。全詩通過詠史抒懷的方式,展現了崔錄事身上的品質和經歷。
崔錄事是一位優秀的士人。他年輕時從事過俠義之事,展現出勇猛的一面,但晚年則將重心轉向修養儒學,體現了他在品德上的進步和追求。他選擇隱居在東山下,遠離塵囂,渴望過上寧靜的生活。這可以看作是他對紛擾世事的不滿,以及對精神自由、靜謐生活的向往。
詩中提到崔錄事善于與鳥嬉戲,增添了一絲怡然自得的氣息。與鳥嬉戲可以被視為一種與自然融洽相處的能力,表現出與人類和諧共生的情感。同時,詩人自己也表達了與崔錄事同乘一條船的愿望,表示了他對崔錄事品德與生活方式的敬佩,以及希望與其結為朋友的意愿。
整首詩通過對崔錄事的詠史,表達了對儒家品德和深山幽谷生活的推崇。詩中展現了對自然、寧靜與自由的追求,以及對清高士人的羨慕和敬佩。同時,詩中還滲透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以及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追尋與傳承。
這首詩抒發了王維對崔錄事的贊美和尊敬,展示了他對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的追求與推崇,同時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賢哉此丈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àng sì xián yǒng cuī lù shì
濟上四賢詠·崔錄事
jiě yìn guī tián lǐ, xián zāi cǐ zhàng fū.
解印歸田里,賢哉此丈夫。
shào nián céng rèn xiá, wǎn jié gèng wéi rú.
少年曾任俠,晚節更為儒。
dùn jī dōng shān xià, yīn jiā cāng hǎi yú.
遁跡東山下,因家滄海隅。
yǐ wén néng xiá niǎo, yú yù gòng chéng fú.
已聞能狎鳥,余欲共乘桴。
“賢哉此丈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