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遙煙水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雁遙煙水暝”全詩
驚對一簾秋影。
桐葉乍零風不定。
半窗疏雨影。
愁與年光不盡。
老入星星雙鬢。
只擬上樓尋遠信。
雁遙煙水暝。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謁金門》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宋代詩人程垓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濃睡醒。驚對一簾秋影。
桐葉乍零風不定。半窗疏雨影。
愁與年光不盡。老入星星雙鬢。
只擬上樓尋遠信。雁遙煙水暝。
譯文:
沉睡醒來。驚見一層秋色。
桐葉突然凋零,風也不停。半扇窗戶透進雨的影子。
憂愁與時間無盡。歲月使我的雙鬢變白。
我只愿上樓去尋找遠方的信件。遠處雁群在煙水中消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程垓從沉睡中醒來的一幕景象。他驚訝地發現窗外彌漫著一層秋天的氛圍,桐樹的葉子突然凋零,風也變得不穩定,雨水透過半扇窗戶投下斑駁的影子。詩人感嘆時間的無情,憂愁和歲月不斷侵蝕著他的心靈,使他的雙鬢漸漸變白。然而,他仍然懷抱著希望,希望能夠上樓去尋找遠方送來的信件,但遠處的雁群已經飛往煙水彌漫的暮色中消失。
賞析:
《謁金門》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受,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光陰流逝、歲月無情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沉睡與驚醒、桐葉凋零與風雨交加、愁與年光不盡、星星雙鬢等對立的形象相互映襯,突出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不可逆轉。然而,詩人并沒有陷入絕望,而是懷抱著尋找希望的信念,希望能夠從遠方傳來的信件中找到一絲安慰和慰藉。整首詩情感真摯,寄托了詩人對人生苦短、時光易逝的深切感受,以及對追求希望和溫暖的堅持。
這首詩詞通過以景寫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希望和溫暖的追求。它以簡練的語言和意象深入人心,展示了宋代詩歌的特點和魅力。
“雁遙煙水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nóng shuì xǐng.
濃睡醒。
jīng duì yī lián qiū yǐng.
驚對一簾秋影。
tóng yè zhà líng fēng bù dìng.
桐葉乍零風不定。
bàn chuāng shū yǔ yǐng.
半窗疏雨影。
chóu yǔ nián guāng bù jìn.
愁與年光不盡。
lǎo rù xīng xīng shuāng bìn.
老入星星雙鬢。
zhǐ nǐ shàng lóu xún yuǎn xìn.
只擬上樓尋遠信。
yàn yáo yān shuǐ míng.
雁遙煙水暝。
“雁遙煙水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