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數花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數花枝”全詩
曉雨盡,春寒弱。
酒盞飄零,幾日頓疏行樂。
試數花枝,問此情何若。
為誰開,為誰落。
正愁卻。
不是花情薄。
花元笑人蕭索。
舊觀千紅,至今冷夢難讠乇。
燕麥春風,更幾人驚覺。
對花羞,為花惡。
分類: 碧牡丹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碧牡丹》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碧牡丹》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程垓。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睡醒后情感無所寄托。晨雨停了,春寒漸退。酒杯里的花瓣飄散,幾日來歡樂漸少。數算花朵的枝條,問這份情感如何表達。為了誰而綻放,為了誰而凋零。心中疑惑重重,這并非花兒的情感淡薄。花的本質嘲笑人的孤獨。舊時美景千紅,至今回憶難以言傳。春風吹拂著燕麥,有幾人因此驚醒。面對鮮花,感到害羞,卻又對花兒心生厭惡。
詩意:
《碧牡丹》描繪了一種情感的迷茫和矛盾。詩中的主人公醒來后,感到情感無處安放。雖然春寒已經逐漸消退,但歡樂卻逐漸減少。詩人通過描繪酒杯中飄零的花瓣和花朵的開放與凋零,表達了對情感的追問和迷惘。他思考著花朵的真實含義,認為花兒嘲笑人們的孤獨,而過去美好的景象和回憶卻難以言傳。最后,春風吹拂著燕麥,喚醒了幾個人的沉思。他們面對鮮花時既感到害羞,又對花兒心生厭惡,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內心的矛盾。
賞析:
《碧牡丹》以寫景抒情的方式,通過描繪花朵和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內心情感的迷茫與矛盾。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既有春寒與花朵的開放對比,也有花兒的笑與人的孤獨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將復雜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情感真實性的質疑和對美好回憶的思索,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同時,詩中的矛盾情感也反映了人們內心的糾結和迷惑,給人以深思的空間。整首詩以朦朧的意境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獨特魅力。
“試數花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mǔ dān
碧牡丹
shuì qǐ qíng wú zhe.
睡起情無著。
xiǎo yǔ jǐn, chūn hán ruò.
曉雨盡,春寒弱。
jiǔ zhǎn piāo líng, jǐ rì dùn shū xíng lè.
酒盞飄零,幾日頓疏行樂。
shì shù huā zhī, wèn cǐ qíng hé ruò.
試數花枝,問此情何若。
wèi shuí kāi, wèi shuí luò.
為誰開,為誰落。
zhèng chóu què.
正愁卻。
bú shì huā qíng báo.
不是花情薄。
huā yuán xiào rén xiāo suǒ.
花元笑人蕭索。
jiù guān qiān hóng, zhì jīn lěng mèng nán yán tuō.
舊觀千紅,至今冷夢難讠乇。
yān mài chūn fēng, gèng jǐ rén jīng jué.
燕麥春風,更幾人驚覺。
duì huā xiū, wèi huā è.
對花羞,為花惡。
“試數花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