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香亭北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沈香亭北看”全詩
翠羅蓋底傾城色。
和雨淚闌干。
沈香亭北看。
東風休放去。
怕有流鶯訴。
試問賞花人。
曉妝勻未勻。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菩薩蠻(雪樓賞牡丹席上用楊民瞻韻)》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菩薩蠻(雪樓賞牡丹席上用楊民瞻韻)》
紅牙簽上群仙格,
翠羅蓋底傾城色。
和雨淚闌干,
沈香亭北看。
東風休放去,
怕有流鶯訴。
試問賞花人,
曉妝勻未勻。
中文譯文:
紅牙簽上描繪了群仙的形象,
翠綠羅蓋下面展現了傾城的美色。
雨和淚水在夜晚的寂靜中停滯,
我站在沈香亭北望著。
東風啊,你別再吹過來,
怕有流鶯將我的心事訴說。
請問欣賞花朵的人們,
清晨的妝容還沒有打理好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辛棄疾的作品,以描繪賞牡丹景致為主題。整首詩以描繪花卉景色和表達作者情感為主線,展示了辛棄疾對美景的贊嘆以及內心情感的表達。
首先,紅牙簽上描繪了群仙的形象,翠綠的羅蓋下展現了牡丹的美麗。這里通過對牡丹花的形象描繪,展示了花朵的絢麗多彩和仙境般的美景,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
接著,詩中描述了雨和淚水停滯的夜晚,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雨淚闌干一句,借雨水暗合作者內心的傷感情緒,使整首詩具有深情的色彩。
沈香亭北看,是指作者站在沈香亭的北側觀賞牡丹花。通過描寫作者的視角,使讀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觀賞心情。
東風休放去,怕有流鶯訴,表達了作者不愿東風再吹來,怕有流鶯將自己的心事訴說出去。這里東風和流鶯都是象征著春天的符號,而作者的訴說則是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心事。
最后兩句“試問賞花人,曉妝勻未勻”,作者以問句的方式向欣賞花朵的人們提問,詢問他們清晨的妝容是否已經整理好。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欣賞美的人們的期望。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描繪花卉景色為主線,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展現了辛棄疾細膩的情感世界和對美的追求,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沈香亭北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xuě lóu shǎng mǔ dān xí shàng yòng yáng mín zhān yùn
菩薩蠻(雪樓賞牡丹席上用楊民瞻韻)
hóng yá qiān shàng qún xiān gé.
紅牙簽上群仙格。
cuì luó gài dǐ qīng chéng sè.
翠羅蓋底傾城色。
hé yǔ lèi lán gān.
和雨淚闌干。
shěn xiāng tíng běi kàn.
沈香亭北看。
dōng fēng xiū fàng qù.
東風休放去。
pà yǒu liú yīng sù.
怕有流鶯訴。
shì wèn shǎng huā rén.
試問賞花人。
xiǎo zhuāng yún wèi yún.
曉妝勻未勻。
“沈香亭北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