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共青山都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共青山都瘦”全詩
花到開時重見。
獨倚小闌干。
許多山。
落葉西風時候。
人共青山都瘦。
說道夢陽臺。
幾曾來。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昭君怨》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昭君怨》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人面不如花面。
花到開時重見。
獨倚小闌干。
許多山。
落葉西風時候。
人共青山都瘦。
說道夢陽臺。
幾曾來。
中文譯文:
人的容顏不如花的容顏。
當花朵再次開放時,容顏重現。
獨自依靠在小闌干上。
許多山巒。
落葉隨西風飄舞。
人們與青山一同凋零。
談及夢中的陽臺。
曾幾何時來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以昭君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失望之情。
詩的開頭寫道“人面不如花面”,將人的容顏與花的容顏進行對比,抒發了詩人對花容美麗、光彩照人的向往。接著描述花朵再次開放時,容顏得以重現,暗示了美好時光的回歸和希望的出現。
接下來的幾句以“獨倚小闌干”為背景,傳達了詩人孤獨凄涼的心情。他站在小闌干旁,眺望遠方的山巒,落葉隨著西風飄落,象征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消逝。人們與青山一同凋零,揭示了人事如夢、物換星移的無常。
最后兩句提到“夢陽臺”,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和渴望。他詢問曾經是否來過夢中的陽臺,意味著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通過對人與花的對比、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不滿,同時也透露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種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哲理的關注。
“人共青山都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o jūn yuàn
昭君怨
rén miàn bù rú huā miàn.
人面不如花面。
huā dào kāi shí zhòng jiàn.
花到開時重見。
dú yǐ xiǎo lán gān.
獨倚小闌干。
xǔ duō shān.
許多山。
luò yè xī fēng shí hòu.
落葉西風時候。
rén gòng qīng shān dōu shòu.
人共青山都瘦。
shuō dào mèng yáng tái.
說道夢陽臺。
jǐ céng lái.
幾曾來。
“人共青山都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