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眉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后日眉頭”全詩
做弄個離愁。
半竿殘日,兩行珠淚,一葉扁舟。
須知此去應難遇,直待醉方休。
如今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分類: 眼兒媚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眼兒媚》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眼兒媚》是宋代張孝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陽升起,江上的荻花在秋風中搖曳。它們似乎在嬉戲著離愁。半截殘陽,兩行晶瑩的淚珠,一葉孤舟。你應該知道,離別之后的再相見并不容易,只能等到我醉倒才能停止思念。眼睛里的景象現在變得清晰,明天的期望在心頭,后日的憂慮在眉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離別時的思念之情。清晨,江上的荻花在秋風中搖曳,給人一種凄美的感覺。荻花嬉戲的姿態與作者的離愁相呼應,體現出作者內心的憂傷和思念之情。殘陽下的淚珠象征著作者的眼淚,孤舟則象征著作者獨自一人的心境。作者表達了離別之后再相見的困難,只能借酒消愁,同時也展現了他對未來的期望和對后日的憂慮。
賞析:
《眼兒媚》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感。荻花秋風中的嬉戲和殘陽下的淚珠構成了詩詞的主要意象,通過對荻花和淚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離愁和思念之情。詩中的孤舟和眼底、明朝和后日等對偶詞語,形象地展現了作者對離別后的再相見的期待和對未來的擔憂。整首詩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表達,將作者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給人以深深的感受。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憂愁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也引發了對離別和相聚的思考與感慨。
“后日眉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ǎn ér mèi
眼兒媚
xiǎo lái jiāng shàng dí huā qiū.
曉來江上荻花秋。
zuò nòng gè lí chóu.
做弄個離愁。
bàn gān cán rì, liǎng xíng zhū lèi, yī yè piān zhōu.
半竿殘日,兩行珠淚,一葉扁舟。
xū zhī cǐ qù yīng nán yù, zhí dài zuì fāng xiū.
須知此去應難遇,直待醉方休。
rú jīn yǎn dǐ, míng cháo xīn shàng, hòu rì méi tóu.
如今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后日眉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