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瀛洲冊府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是瀛洲冊府仙”全詩
喚起封姨清晚暑,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題解
這首小令在《于湖居士長短句》、《于湖居士文集》、《百家詞》諸選本中有數處小異,宛敏灝先生在《張孝祥詞箋校》中對此詞作了認真箋釋。
此詞不加雕琢,淡淡寫來,每句均用事切“十八”,以應題目。《文集》、《百家詞》題作《坐上十八客》,《長短句》題作《中秋十八客》,現從宛本。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鑒賞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設文學館。唐太宗為網羅人才,設置文學館,任命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于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閻立本畫像,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詩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萊、方丈。“冊”,冊封,特指皇帝的詔書。該詞起句便見不俗,將此日參加中秋宴會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張孝祥《鷓鴣天·送陳倅正字攝峽州》亦有句:“人物風流冊府仙。”
“結社”,組織團體。“結社多高客,登壇盡小詩。”(唐·許渾《送太昱禪師》詩)次句巧妙地將“結社”二字拆開,一作“聊結”,一作“社中蓮”,由此又將今朝宴會比之于晉慧遠集高僧名儒結白蓮社于廬山東林寺。廬山白蓮社數百人中,其間譽望尤著,為當世推重者,號社中十八賢。晁補之于《白蓮社圖記》亦有記載。
第三句作為上片結語,是說當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興,坐上十八客酒興更高。“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一種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騫從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之。蔡琰歸漢后,悲嘆自己命運多舛,寫下《胡笳十八拍》流傳于今。“按拍”,擊節,打拍子。今宵按拍賞音,不禁撫今思夕,感慨萬端,自是豪飲痛醉一場。
換頭用“封姨”對應時節,切合“十八”。“封姨”,古時神話傳說中的風神,亦稱“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異志·崔玄微》)詩文中常作為風的代稱。由于中秋季節猶有余熱,詞人便在此時召喚風神送來涼爽,清滌晚暑,以助酒興。
接下一句說酒后更有荔枝品嘗,以切“十八”,并扣題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鞏《荔枝錄》云:“十八娘荔枝,色深紅而細長,閩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蘇轍《干荔支》曰:“紅消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賞月,賞月當有瓜果供奉,該詞故有“荔子薦新圓”句。“新圓”,指中秋圓月。
荔子自然圓,中秋月更圓,新朋老友中秋團圓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詞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結,說今宵賞月尚可再延長三夜至十八。“嬋娟”,月亮。這是詞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見詞人填詞用事的高強本領。
“同是瀛洲冊府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zhōng qiū zuò shàng shí bā kè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tóng shì yíng zhōu cè fǔ xiān, jīn zhāo liáo jié shè zhōng lián, hú jiā àn pāi jiǔ rú chuān.
同是瀛洲冊府仙,今朝聊結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
huàn qǐ fēng yí qīng wǎn shǔ, gèng jiāng lì zi jiàn xīn yuán, cóng jīn sān yè kàn chán juān.
喚起封姨清晚暑,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同是瀛洲冊府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