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浮云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首浮云隔”全詩
薄羅飛起層層碧。
人心不似花心密。
待要相逢,未必相逢得。
襪塵不動何曾濕。
芙蓉橋上曾相識。
艫聲搖去江聲急。
西北高樓,回首浮云隔。
分類: 一斛珠
作者簡介(王質)
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者大集其門。年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質乃白于母,請赴鄉舉。
《一斛珠(有寄)》王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一斛珠(有寄)》是宋代詩人王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塘玉立。
薄羅飛起層層碧。
人心不似花心密。
待要相逢,未必相逢得。
襪塵不動何曾濕。
芙蓉橋上曾相識。
艫聲搖去江聲急。
西北高樓,回首浮云隔。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景色和一段戀人之間的離別情景。詩中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心的復雜和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詩人以平塘的景色為背景,借助細膩的描寫,表現出內心的情感。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平塘玉立",描繪了平坦的水面上映照著高聳的樓閣,營造出寧靜和美麗的氛圍。接著,詩人用"薄羅飛起層層碧"來形容飛舞的輕紗,增添了一層層碧綠色的層次感,使詩詞更加細膩動人。
然而,詩人在第三句"人心不似花心密"中表達了人心的復雜性。花心密集而繁復,而人心卻不如此,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交往并不像花朵那樣簡單和純粹。接下來的兩句"待要相逢,未必相逢得。襪塵不動何曾濕"表達了情侶之間的分離和相見不易,以及長時間的等待和思念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詩人與戀人在芙蓉橋上曾經相遇的場景,但現在他們已經分別,船聲搖去,江聲急促。最后兩句"西北高樓,回首浮云隔"表達了詩人回首看著遠處的高樓,感嘆云彩的遮擋,象征著他們之間的隔閡和離別。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離愁。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情感的交融,詩人成功地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復雜情感和無法預測的命運。該詩以其精致的描寫和深遠的情感而受到贊賞。
“回首浮云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hú zhū yǒu jì
一斛珠(有寄)
píng táng yù lì.
平塘玉立。
báo luó fēi qǐ céng céng bì.
薄羅飛起層層碧。
rén xīn bù shì huā xīn mì.
人心不似花心密。
dài yào xiāng féng, wèi bì xiāng féng dé.
待要相逢,未必相逢得。
wà chén bù dòng hé zēng shī.
襪塵不動何曾濕。
fú róng qiáo shàng céng xiāng shí.
芙蓉橋上曾相識。
lú shēng yáo qù jiāng shēng jí.
艫聲搖去江聲急。
xī běi gāo lóu, huí shǒu fú yún gé.
西北高樓,回首浮云隔。
“回首浮云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