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厭花經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厭花經眼”全詩
萬花叢畔。
只恐金杯淺。
方喜春來,又嘆韶華晚。
頻相勸。
且聞強健。
莫厭花經眼。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張掄)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好填詞,每應制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嘗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蒞聚景園,掄進柳梢青詞;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蒞聚景園,掄進壺中天慢詞;九月,孝宗幸絳華宮,掄進臨江仙詞:均賜賚極渥。掄所著有《蓮社詞》一卷,存詞100余首。《文獻通考》及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點絳唇》張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是宋代張掄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樂事難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萬花叢畔,只恐金杯淺。
方喜春來,又嘆韶華晚。
頻相勸,且聞強健。
莫厭花經眼。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年輕人對美好時光短暫的遺憾和對充盈生活的渴望之情。作者首先提到樂事難以同時擁有,年輕人常常感嘆春夜的短暫。接著,詩中出現了萬花叢畔,暗示著豐盛的歡樂和享受。然而,作者又擔心這種快樂只是表面的,像杯中的酒一樣淺薄。他雖然喜歡春天的到來,卻又嘆息韶華逝去的晚。頻繁地相互勸勉,感受到年輕人的力量。最后,他告誡人們不要厭倦欣賞花朵的美,因為花朵是通過眼睛來感受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對充實生活和年華逝去的感慨和思考。作者通過"樂事難并"和"春宵短"來表達年輕人對時光短暫流逝的遺憾之情。詩中的"萬花叢畔"和"金杯淺"則描繪了豐盛的歡樂和對浮華的擔憂。作者在"方喜春來,又嘆韶華晚"一句中,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歡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展示了對生命短暫的深刻洞察。"頻相勸"一句則表達了年輕人之間互相鼓勵的情感,增強了詩中的向上力量。最后一句"莫厭花經眼"以簡潔的語言,呼喚人們不要對美的欣賞產生疲倦之情,表達了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惜和感激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時光的短暫和年輕人對充實生活的渴望與思索。它將歡樂和憂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折射出人生的無常和美好的可貴。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瞬息萬變,同時也被激勵去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并對未來充滿希望。
“莫厭花經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點絳唇
lè shì nán bìng, shào nián cháng hèn chūn xiāo duǎn.
樂事難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wàn huā cóng pàn.
萬花叢畔。
zhǐ kǒng jīn bēi qiǎn.
只恐金杯淺。
fāng xǐ chūn lái, yòu tàn sháo huá wǎn.
方喜春來,又嘆韶華晚。
pín xiāng quàn.
頻相勸。
qiě wén qiáng jiàn.
且聞強健。
mò yàn huā jīng yǎn.
莫厭花經眼。
“莫厭花經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