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有無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往事有無中”全詩
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云重。
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
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
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
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
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水調歌頭(雨花臺)》韓元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雨花臺)》是宋代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澤國又秋晚,天際有飛鴻。
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云重。
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
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
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
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
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中文譯文:
澤國又是秋天的晚上,天際飛翔著孤雁。
中原在何方,眺望千里,夕陽下的云重重。
長干橋,承載了今古的遺憾,隨著流水向西流去,何時又會東歸?
斜陽晃動著歌管聲,山楂和菊花隨西風起舞。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綿,天空遼闊。
石城潮水退去,孤寂的煙樹守護著離宮。
暫時放下酒杯,不要問樓上的佳麗,過去的事情有還有沒有。
卻笑著自己變得年老,擁有一份無人能及的經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人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歷史沉浮的感慨。
詩的開篇,澤國秋天的夜晚,天空中飛翔著孤雁,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接著,詩人發出了對中原的追問,他站在遠處眺望,夕陽下的云霧重重,似乎無法看清中原的位置,也隱喻了歷史的迷茫。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以長干橋為象征,表達了對過去遺憾的思念。長干橋是古代的一座著名橋梁,承載著歷史的滄桑和人們的遺憾。詩人將遺憾隨著流水東去,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無奈和無法挽回的感慨。
接著,詩人描繪了斜陽晃動的歌管聲和舞動的山楂和菊花,展現了秋天的景色和自然的美好。詩中的江南岸和淮南渡,以及草地的連綿,給人以寧靜和遼闊的感覺。
最后兩句,詩人放下酒杯,告誡不要問樓上的佳麗,意味著對過去的事情不要再多問。他笑著自己變老了,擁有一份別人無法分享的經歷,表達了對自己人生歷程的灑脫和豁達。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描繪和情感表達的巧妙運用,展現了詩人對故國、歷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歷史符號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個人經歷的深刻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過去遺憾的感慨和對未來的豁達樂觀。整首詩以詩人獨特的情感和視角,展現了宋代文人對故國和人生的復雜情感和對歷史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和藝術價值。
“往事有無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yǔ huā tái
水調歌頭(雨花臺)
zé guó yòu qiū wǎn, tiān jì yǒu fēi hóng.
澤國又秋晚,天際有飛鴻。
zhōng yuán hé zài, jí mù qiān lǐ mù yún zhòng.
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云重。
jīn gǔ cháng gàn qiáo xià, yí hèn dōu suí liú shuǐ, xī qù jǐ shí dōng.
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
xié rì dòng gē guǎn, yú jú wǔ xī fēng.
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jiāng nán àn, huái nán dù, cǎo lián kōng.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
shí chéng cháo luò jì mò yān shù suǒ lí gōng.
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
qiě dòu zūn qián jiǔ měi, mò wèn lóu tóu jiā lì, wǎng shì yǒu wú zhōng.
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
què xiào dōng shān lǎo, yōng bí yǔ shuí tóng.
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往事有無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