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擁鋒車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擁鋒車去”全詩
沸天簫鼓。
笑擁鋒車去。
臥轍攀轅,漫擬雙旌住。
還知否。
禁林深處。
已辟金閨路。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點絳唇》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史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里歡謠,使君美政高三輔。
沸天簫鼓。笑擁鋒車去。
臥轍攀轅,漫擬雙旌住。
還知否。禁林深處。
已辟金閨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歡騰喜慶的畫面,贊頌了使君的美好政績和高尚品德。整個宮廷熱鬧非凡,簫聲鼓樂震天動地。使君笑著乘坐鋒車出征,慶祝他的勝利。當使君抵達目的地時,他的車轍成為攀爬和停歇的地方,愿意留下來享受勝利的喜悅。然而,只有深入禁林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使君的功業,他早已打開了通向金閨的道路。
賞析:
《點絳唇》以歡慶的氛圍描繪了一個成功的使君的場景。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如沸天簫鼓、笑擁鋒車,通過這些描繪營造出熱鬧、喜慶的氛圍。使君的美政高三輔表達了作者對使君功績的贊美,使君的功績不僅僅是個人的輔佐,而是對國家的輔佐,對社會的貢獻。臥轍攀轅、漫擬雙旌住的描寫展現了使君的豪情壯志和對勝利的享受,使人感受到勝利的喜悅。最后兩句“還知否。禁林深處。已辟金閨路。”則表達了使君的卓越成就和深藏功名,只有真正了解使君的人才能明白他的偉大。整首詩氣勢磅礴,情感豐富,展現了作者對使君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笑擁鋒車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點絳唇
qiān lǐ huān yáo, shǐ jūn měi zhèng gāo sān fǔ.
千里歡謠,使君美政高三輔。
fèi tiān xiāo gǔ.
沸天簫鼓。
xiào yōng fēng chē qù.
笑擁鋒車去。
wò zhé pān yuán, màn nǐ shuāng jīng zhù.
臥轍攀轅,漫擬雙旌住。
hái zhī fǒu.
還知否。
jìn lín shēn chù.
禁林深處。
yǐ pì jīn guī lù.
已辟金閨路。
“笑擁鋒車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