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處處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溪流處處通”全詩
闌干三面看秋空。
背插浮屠千尺、冷煙中。
林塢村村暗,溪流處處通。
此間何似玉霄峰。
遙望蓬萊依約、晚云東。
分類: 南柯子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南柯子(塔院僧閣)》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柯子(塔院僧閣)》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矯矯千年鶴,茫茫萬里風。
闌干三面看秋空。背插浮屠千尺、冷煙中。
林塢村村暗,溪流處處通。
此間何似玉霄峰。遙望蓬萊依約、晚云東。
譯文:
振翅翱翔的千年仙鶴,無邊無際的風。
站在欄桿之上,向三面觀望秋天的天空。高聳的佛塔背后,隱約可見千尺高的浮屠,若隱若現在冷冷的煙霧之中。
山林和村落都被暮色所籠罩,溪流流經各處。
這里與玉霄峰相比又何如?遙望著蓬萊山,仿佛在晚霞中看到了東方的云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詩中描繪了一幅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觀的圖景,同時也融入了一些哲理和情感。
首先,詩中的千年仙鶴和茫茫萬里風,展示了廣袤自然的壯麗景色。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遼闊和壯美,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長久和歷史的悠久。
其次,詩中的佛塔和浮屠象征著宗教和信仰。背插浮屠千尺、冷煙中的描寫,給人一種神秘和超凡的感覺。這里也體現了人類的虔誠和對超越物質世界的追求。
然后,詩中的林塢村落和溪流則展示了寧靜和宜人的田園風光。林塢村村暗、溪流處處通的描寫,給人一種寧靜和和諧的感覺,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融洽。
最后,詩末的玉霄峰和蓬萊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秘之地,代表著仙境和理想之地。作者遙望著蓬萊山,暗示著對高遠理想和遠方的憧憬。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對自然、宗教和理想的思考和贊美。它以清新唯美的語言和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感氛圍,讓讀者感受到想象力和美的力量。
“溪流處處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kē zi tǎ yuàn sēng gé
南柯子(塔院僧閣)
jiǎo jiǎo qiān nián hè, máng máng wàn lǐ fēng.
矯矯千年鶴,茫茫萬里風。
lán gān sān miàn kàn qiū kōng.
闌干三面看秋空。
bèi chā fú tú qiān chǐ lěng yān zhōng.
背插浮屠千尺、冷煙中。
lín wù cūn cūn àn, xī liú chǔ chù tōng.
林塢村村暗,溪流處處通。
cǐ jiān hé sì yù xiāo fēng.
此間何似玉霄峰。
yáo wàng péng lái yī yuē wǎn yún dōng.
遙望蓬萊依約、晚云東。
“溪流處處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