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恨隨芳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悔恨隨芳草”全詩
只被春風擺撼多,顏色凋零早。
結子未為遲,悔恨隨芳草。
不下山來不出溪,待守劉郎老。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卜算子》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文學家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卜算子
灼灼一枝桃,
粉艷天然好。
只被春風擺撼多,
顏色凋零早。
結子未為遲,
悔恨隨芳草。
不下山來不出溪,
待守劉郎老。
譯文:
鮮艷的桃花燃燒著,
粉嫩的顏色自然美好。
只受春風搖拽頻繁,
顏色凋謝得早。
結實的過程不應遲延,
悔恨隨著花草一同消逝。
不下山、不出溪,
等待守候劉郎的老去。
詩意和賞析:
《卜算子》是一首描寫桃花的詩詞,通過桃花的生長、凋謝和結實的過程,表達了生命的短暫、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遺憾。
詩中的灼灼一枝桃,形容桃花鮮艷奪目,色彩明亮。它天然而美好,展現了自然的魅力。
然而,桃花只被春風輕輕吹拂,顏色便早早地凋謝了。這象征著生命的短暫,一切美好都難以永恒。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逝的悔恨之情。結子未成熟就凋落,作者感到遺憾,悔恨自己未能珍惜時光,沒有抓住機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選擇和決定。他守在山上,不下山不出溪,等待著劉郎(指自己)變老。這是對流逝時光的無奈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一種對自身命運的接受和守望的態度。
整首詩以桃花為媒介,通過描繪桃花的美麗和凋謝,抒發了對光陰流逝和人生遺憾的感慨,表達了對時光的珍惜和對生命的思考。它喚起人們對生命短暫性的深刻思考,引發人們對時光的珍惜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悔恨隨芳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zhuó zhuó yī zhī táo, fěn yàn tiān rán hǎo.
灼灼一枝桃,粉艷天然好。
zhǐ bèi chūn fēng bǎi hàn duō, yán sè diāo líng zǎo.
只被春風擺撼多,顏色凋零早。
jié zǐ wèi wèi chí, huǐ hèn suí fāng cǎo.
結子未為遲,悔恨隨芳草。
bù xià shān lái bù chū xī, dài shǒu liú láng lǎo.
不下山來不出溪,待守劉郎老。
“悔恨隨芳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