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何曾做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夜何曾做夢”全詩
饑蚊餓蚤不相容。
一夜何曾做夢。
被我不扇不捉,廓然總是虛空。
寺鐘官角任西東。
別弄些兒骨董。
分類: 西江月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西江月》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是宋代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窮后常如囚系,
老來半似心風。
饑蚊餓蚤不相容。
一夜何曾做夢。
被我不扇不捉,
廓然總是虛空。
寺鐘官角任西東。
別弄些兒骨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朱敦儒晚年的無奈和孤獨感。他形容自己生活貧困,仿佛被囚禁一樣。年老之后,他的心情也像風一樣不穩定。他忍受著饑餓和被蚊蟲叮咬,但這些痛苦的感受并不能同時存在。他表示自己從未做過一場好夢,長夜漫漫,無法得到安寧。他的生活像一片虛無,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寺廟的鐘聲和官吏的呼喚聲隨風而來,不分東西,仿佛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最后,他呼吁別再搗亂,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騷動。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晚年的孤獨和無奈。他的貧困使他仿佛被囚禁,而年老的心情則像風一樣變幻不定。詩中的對比手法突出了饑餓和蚊蟲叮咬無法同時存在的狀況,凸顯了作者生活的艱辛。他表示自己從未做過好夢,暗示了他內心的不安和對未來的擔憂。詩中的“廓然總是虛空”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對生活的失望和對現實的無奈。最后兩句則通過對寺廟鐘聲和官吏呼喊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周圍喧囂和無關緊要事物的無動于衷,同時也隱含了對社會的一種批判態度。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朱敦儒晚年的心境和對生活的反思,給人以深思。
“一夜何曾做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西江月
qióng hòu cháng rú qiú xì, lǎo lái bàn shì xīn fēng.
窮后常如囚系,老來半似心風。
jī wén è zǎo bù xiāng róng.
饑蚊餓蚤不相容。
yī yè hé zēng zuò mèng.
一夜何曾做夢。
bèi wǒ bù shàn bù zhuō, kuò rán zǒng shì xū kōng.
被我不扇不捉,廓然總是虛空。
sì zhōng guān jiǎo rèn xī dōng.
寺鐘官角任西東。
bié nòng xiē ér gǔ dǒng.
別弄些兒骨董。
“一夜何曾做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