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能從辟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能從辟谷”全詩
且令從事到青州。
已能從辟谷,那更話封留。
好月尚尋當日約,故人何啻三秋。
援琴欲寫竹間流。
此聲誰解聽,空上仲宣樓。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臨江仙》葉夢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
草草一年真過夢,
此生不恨萍浮。
且令從事到青州。
已能從辟谷,那更話封留。
好月尚尋當日約,
故人何啻三秋。
援琴欲寫竹間流。
此聲誰解聽,空上仲宣樓。
中文譯文:
匆匆一年真如夢,
此生不恨漂泊流離。
讓我從事于青州,
已能遠離塵囂,何必留戀名利。
美好的月光仍尋找著當年的約定,
好友豈止是三個秋天。
我拿起琴欲譜寫竹林中的流水,
這動聽的音樂,有誰能領悟?
空中飄蕩著仲宣樓的歌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葉夢得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以淺顯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對世俗生活的不滿,以及對追求心靈自由和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價值的向往。
詩的開頭,詩人形容一年過去如同一個夢境,強調時間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他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在世間的流浪和漂泊,而是希望能夠投身于青州(即遠離塵囂的自然環境)中,追求一種超脫塵世的生活。
詩人提到了辟谷,指的是追求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放棄世俗的名利追求。他認為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進一步表達了對名利的拒絕和對真正的自由和靈性追求的渴望。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美好的月光,尋找當年的約定。這里的約定可能指的是與故人的約定或者是詩人對自己的約定,意味著對美好事物和真摯友情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以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詩人的感受。他拿起琴欲譜寫竹林中流水的音樂,寄托了對美好聲音和藝術創作的追求。然而,他也意識到這樣的美好聲音可能不被理解和欣賞,因此提出了“此聲誰解聽”的疑問。仲宣樓是一個虛構的地點,象征著對美好的追求和心靈的升華,其歌聲在空中飄蕩,與詩人的內心共鳴。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浮世生活的反思和對心靈追求的渴望,展現了對自然和友情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特點。
“已能從辟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臨江仙
cǎo cǎo yī nián zhēn guò mèng, cǐ shēng bù hèn píng fú.
草草一年真過夢,此生不恨萍浮。
qiě lìng cóng shì dào qīng zhōu.
且令從事到青州。
yǐ néng cóng bì gǔ, nà gèng huà fēng liú.
已能從辟谷,那更話封留。
hǎo yuè shàng xún dāng rì yuē, gù rén hé chì sān qiū.
好月尚尋當日約,故人何啻三秋。
yuán qín yù xiě zhú jiān liú.
援琴欲寫竹間流。
cǐ shēng shuí jiě tīng, kōng shàng zhòng xuān lóu.
此聲誰解聽,空上仲宣樓。
“已能從辟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