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靜林還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靜林還靜”全詩
卷盡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供養及修行。
舊話成重省。
豆爆生蓮火里時,痛撥寒灰冷。
作者簡介(徐俯)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員,江西派著名詩人之一。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寧(江西修水縣)人,后遷居德興天門村。徐禧之子,黃庭堅之甥。因父死于國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諫議大夫。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三年,遷翰林學士,擢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官至參知政事。后以事提舉洞霄宮。工詩詞,著有《東湖集》,不傳。
《卜算子》徐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一首宋代徐俯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卜算子》
中文譯文:
心空道亦空,
風靜林還靜。
卷盡浮云月自明,
中有山河影。
供養及修行。
舊話成重省。
豆爆生蓮火里時,
痛撥寒灰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和修行的意向。詩人認識到心靈的空虛,意識到道也是虛空的。當心境平靜時,周圍的風也靜止了,林間的靜謐也回歸了寧靜。云彩散去,明亮的月光自然顯露出來,在其中映照出山河的影子。詩人以此來比喻人們在修行中通過禪悟,可以看到真實的世界和內心的自然景觀。
詩中提到供養和修行,暗示著詩人在追求心靈的凈化和升華時正在進行著供養和修行的行為。舊有的言談已成為沉重的負擔,需要進行省察和剔除。詩的最后兩句描述了豆子爆裂時產生的蓮花火,以及撥開冷寒灰燼的痛苦。這是一種象征,表示在修行過程中,痛苦和艱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必經之路。
賞析:
《卜算子》描繪了詩人的內心境界和修行的道路。通過把心靈空虛和道的虛空聯系起來,詩人表達了對塵世的超越和對修行的追求。詩中的自然景觀與內心境界相呼應,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共通性,以及通過禪悟可以看到真實世界的可能性。
詩人所講述的供養和修行的過程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需要剔除舊有的負擔和面對內心的痛苦。然而,這種痛苦也被視為成長和凈化的必經之路。整首詩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表達了修行者的內心體驗,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卜算子》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心靈境界和修行道路的深入思考,同時也給予讀者對超脫塵世的思索和對內心成長的啟示。
“風靜林還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xīn kōng dào yì kōng, fēng jìng lín hái jìng.
心空道亦空,風靜林還靜。
juǎn jǐn fú yún yuè zì míng, zhōng yǒu shān hé yǐng.
卷盡浮云月自明,中有山河影。
gōng yǎng jí xiū xíng.
供養及修行。
jiù huà chéng zhòng shěng.
舊話成重省。
dòu bào shēng lián huǒ lǐ shí, tòng bō hán huī lěng.
豆爆生蓮火里時,痛撥寒灰冷。
“風靜林還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