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蓑煙短”全詩
古槐陰外小闌干,不負看山眼。
此意悠悠無限。
有云山、知人醉懶。
他年尋我,水邊月底,一蓑煙短。
分類: 歸去曲
作者簡介(毛滂)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燭影搖紅(歸去曲)》毛滂 翻譯、賞析和詩意
《燭影搖紅(歸去曲)》是宋代詩人毛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燭影搖紅(歸去曲)
鬢綠飄蕭,漫郎已是青云晚。
古槐陰外小闌干,不負看山眼。
此意悠悠無限。有云山、知人醉懶。
他年尋我,水邊月底,一蓑煙短。
中文譯文:
臉旁的綠發飄揚凋零,我的心上人已是高飛的時候。
古老的槐樹蔭下有個小門檻,不負我對山景的眷戀。
這種感受無限延續。有云山、知曉我懶散貪杯。
未來的某一天,他會尋找我,在水邊月光下,一身蓑衣,煙霧輕短。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思念的感受,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詩中描繪了詩人在青云落日時刻,思念心上人的情景。他倚靠在古槐樹的陰涼處,看著山景,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心生無限的思緒。詩中還傳達了詩人對云山之間的隱士生活和知己醉心于山水之間的悠閑態度的贊賞和羨慕。最后,詩人展望未來,期待心上人能夠在某個時刻尋找到他,相聚在水邊的月光下,穿著一身簡樸的蓑衣,煙霧飄散輕短。
賞析:
《燭影搖紅(歸去曲)》以凄美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傷感和對過去的追憶。詩人通過鬢發的褪色和心上人的遠離,表達了歲月易逝、時光荏苒的主題。古槐陰外的小門檻象征著詩人內心深處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而對山景的眷戀則暗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詩中的“有云山、知人醉懶”一句,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羨慕和向往。最后兩句則預示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希望心上人能夠再次相聚,共度美好時光。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愛情、時光和理想生活的思考和追求,展現了濃郁的離愁別緒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蓑煙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yǐng yáo hóng guī qù qū
燭影搖紅(歸去曲)
bìn lǜ piāo xiāo, màn láng yǐ shì qīng yún wǎn.
鬢綠飄蕭,漫郎已是青云晚。
gǔ huái yīn wài xiǎo lán gān, bù fù kàn shān yǎn.
古槐陰外小闌干,不負看山眼。
cǐ yì yōu yōu wú xiàn.
此意悠悠無限。
yǒu yún shān zhī rén zuì lǎn.
有云山、知人醉懶。
tā nián xún wǒ, shuǐ biān yuè dǐ, yī suō yān duǎn.
他年尋我,水邊月底,一蓑煙短。
“一蓑煙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