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還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去還家”全詩
芳草遍藏遮。
黃鸝自是來晚,莫恨海棠花。
驚雪絮,滿天涯。
送春賒。
問春莫是,憶著東君,自去還家。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訴衷情(同前送春)》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訴衷情(同前送春)》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城南陌路岐斜。
芳草遍藏遮。
黃鸝自是來晚,
莫恨海棠花。
驚雪絮,滿天涯。
送春賒。
問春莫是,
憶著東君,自去還家。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場景。詩人站在東城的南大街上,看到路的分岔斜向遠方。路旁的芳草茂盛,將視線遮擋。黃鸝鳥可能來得有些晚,但不要因此怨恨海棠花開得早。詩人驚嘆飛舞的雪絮遮蓋了整個天空,將春天的氛圍延伸到了遠方。他以送別春天的方式來表達對春天的思念,希望春天能夠順利而快樂地到來。他問春天是否會如愿,同時也回憶起和東君的往事,期待著早日回到家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盼和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獨特的意象和表達方式,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芳草、黃鸝、海棠花和飛舞的雪絮的描繪,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多變。詩人以春天作為象征,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他通過對東君的憶起,增添了一絲情感和對歸家的渴望。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詩人在表達對春天的思念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家園、對過去的留戀和期盼。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出豐富的意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自然、對生活和對歸屬感的思考。
“自去還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ōng qíng tóng qián sòng chūn
訴衷情(同前送春)
dōng chéng nán mò lù qí xié.
東城南陌路岐斜。
fāng cǎo biàn cáng zhē.
芳草遍藏遮。
huáng lí zì shì lái wǎn, mò hèn hǎi táng huā.
黃鸝自是來晚,莫恨海棠花。
jīng xuě xù, mǎn tiān yá.
驚雪絮,滿天涯。
sòng chūn shē.
送春賒。
wèn chūn mò shì, yì zhe dōng jūn, zì qù huán jiā.
問春莫是,憶著東君,自去還家。
“自去還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