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火炷爐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添火炷爐香”全詩
蛛絲閑鎖晴窗。
水風山影上修廊。
不到晚來涼。
相伴蝶穿花徑,獨飛鷗舞春光。
不因送客下繩床。
添火炷爐香。
分類: 畫堂春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畫堂春》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畫堂春》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摩圍小隱枕蠻江。
蛛絲閑鎖晴窗。
水風山影上修廊。
不到晚來涼。
相伴蝶穿花徑,
獨飛鷗舞春光。
不因送客下繩床。
添火炷爐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的畫面,描寫了詩人在畫堂中的閑適生活。詩人融入了自然景色,感受到了新春的氣息,以及自然界中的生靈和美景。詩人與大自然相伴,觀察著花徑上蝴蝶穿梭、孤獨的鷗鳥翱翔,享受著春光和自由。他不因為送客而感到寂寞,反而點燃了香火,增添了溫馨的氛圍。
賞析:
《畫堂春》是一首以自然景色為背景的描繪詩。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寧靜、美好的春天畫卷中。詩中的"摩圍小隱枕蠻江"描繪了小隱居的畫堂,使人感到寧靜和隱秘。"蛛絲閑鎖晴窗"則展示了詩人生活的安逸和悠閑。"水風山影上修廊"描繪了水流、微風和山影從修廊上流過,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
詩中的"相伴蝶穿花徑,獨飛鷗舞春光"表現了詩人與自然的親近和和諧。蝴蝶穿梭在花徑上,鷗鳥翱翔在春光中,詩人用動態的畫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最后兩句"不因送客下繩床,添火炷爐香"表達了詩人不因客人的離去而感到寂寞,反而用火炷和香爐增添溫馨氣氛,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安寧和滿足。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寧靜、美好的春天畫卷中,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閑適生活的情懷,同時也傳遞了一種超脫塵世、淡泊名利的哲理。
“添火炷爐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 táng chūn
畫堂春
mó wéi xiǎo yǐn zhěn mán jiāng.
摩圍小隱枕蠻江。
zhū sī xián suǒ qíng chuāng.
蛛絲閑鎖晴窗。
shuǐ fēng shān yǐng shàng xiū láng.
水風山影上修廊。
bú dào wǎn lái liáng.
不到晚來涼。
xiāng bàn dié chuān huā jìng, dú fēi ōu wǔ chūn guāng.
相伴蝶穿花徑,獨飛鷗舞春光。
bù yīn sòng kè xià shéng chuáng.
不因送客下繩床。
tiān huǒ zhù lú xiāng.
添火炷爐香。
“添火炷爐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