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抱琵琶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閑抱琵琶尋”全詩
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
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
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
何況到如今。
(鶯嫌 一作:鶯憐;留著 一作:留取)
分類: 江南柳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望江南》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江南·江南柳》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南的柳樹,葉子還沒有完全長成茂密的陰影。
人們為了絲織品而輕輕地摘取柳枝,黃鶯也嫌棄它們嫩嫩的不能吟唱。
留住它們等待著深入春天。
十四五歲的時候,我閑散地抱著琵琶尋找樂趣。
在臺階上搖銅錢,下到臺階下行走,那時我們相見早就留下了心意。
何況到了現在呢?
詩意:
《望江南·江南柳》這首詩詞描繪了江南地區的景象,著重描述了柳樹的情景和自然的變化。詩中表達了人們對于柳樹的珍視,柳葉雖然還未完全長成,但人們仍然小心翼翼地采摘柳枝,以制作絲織品。然而,連黃鶯也嫌棄柳枝過于嫩嫩的不能吟唱。作者通過描寫柳樹和黃鶯的態度,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的閑適生活。他在十四五歲的時候,無所事事地抱著琵琶,尋找著自己的樂趣。他在階上搖銅錢,下到階下行走,回憶起早年與他人的相識,留下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作者反問自己,現在已經過去了那么久,更何況到了現在呢?通過這樣的描寫,詩詞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過去歲月的懷念之情。
賞析:
《望江南·江南柳》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時光的感慨。詩中的江南柳和黃鶯成為表達情感的象征,柳樹的嫩葉和黃鶯的嫌棄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關系。通過描述柳樹和黃鶯,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
詩詞中的琵琶、階上簸錢等元素則勾勒出作者閑適自得的生活狀態,傳遞出一種寧靜和懷舊之情。最后的反問句則呼應了時光的流逝和對逝去歲月的思念之情,引發讀者對生命短暫和時光無情的深思。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復雜的情感和意境,通過對自然的描繪和對個人經歷的回憶,喚起讀者對生命和時光的反思。它表達了歐陽修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情追思,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沉淀。
“閑抱琵琶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jiāng nán
望江南
jiāng nán liǔ, yè xiǎo wèi chéng yīn.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
rén wéi sī qīng nà rěn zhé, yīng xián zhī nèn bù shèng yín.
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
liú zhe dài chūn shēn.
留著待春深。
shí sì wǔ, xián bào pí pá xún.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
jiē shàng bǒ qián jiē xià zǒu, nèn shí xiāng jiàn zǎo liú xīn.
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
hé kuàng dào rú jīn.
何況到如今。
yīng xián yī zuò: yīng lián liú zhe yī zuò: liú qǔ
(鶯嫌 一作:鶯憐;留著 一作:留取)
“閑抱琵琶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