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欲去心撩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頭欲去心撩亂”全詩
輕橈短棹隨風便。
人貌與花相斗艷。
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
蓮葉層層張綠傘。
蓮房個個垂金盞。
一把藕絲牽不斷。
紅日晚。
回頭欲去心撩亂。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漁家傲》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漁家傲》是一首宋代晏殊的詩詞,描述了越女在江北岸采蓮的情景,表現了她與花兒美麗的競爭,以及她在水中照影時的自我欣賞和心思紛亂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越女采蓮江北岸,
輕橈短棹隨風便。
人貌與花相斗艷,
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
蓮葉層層張綠傘,
蓮房個個垂金盞。
一把藕絲牽不斷,
紅日晚,回頭欲去心撩亂。
詩意和賞析:
《漁家傲》通過描繪越女采蓮的場景,展現了她與花兒之間的美麗競爭,以及她在水中照影時的自我欣賞和內心的紛亂情感。
詩中的越女身穿輕巧的服飾,乘坐輕盈的小船,在江北岸采蓮。她的船只隨風而動,行進自如。她的美貌與周圍的花朵相比,不相上下,彼此競爭艷麗。她坐在慢流的水面上,時刻照看著自己的倒影,欣賞自己的妝容。她采蓮時,蓮葉像層層張開的綠傘,蓮房像一個個垂掛的金色燈籠。她用一把藕絲牽引,卻無法將藕根與蓮房斷開,象征著她對美好事物的依戀與糾結。當夕陽西下,她回頭欲離去時,內心卻被情感所擾亂。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為主,通過對越女采蓮的描寫,反映了她美麗自信的形象和內心的紛亂情感。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意象,如越女與花朵的競爭、蓮葉張綠傘、蓮房垂金盞等,使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同時,通過越女的心理描寫,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離別的猶豫與糾結,展現了晏殊細膩的感情描寫能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自然和人物的美,以及內心情感的復雜性,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回頭欲去心撩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jiā ào
漁家傲
yuè nǚ cǎi lián jiāng běi àn.
越女采蓮江北岸。
qīng ráo duǎn zhào suí fēng biàn.
輕橈短棹隨風便。
rén mào yǔ huā xiāng dòu yàn.
人貌與花相斗艷。
liú shuǐ màn, shí shí zhào yǐng kàn zhuāng miàn.
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
lián yè céng céng zhāng lǜ sǎn.
蓮葉層層張綠傘。
lián fáng gè gè chuí jīn zhǎn.
蓮房個個垂金盞。
yī bǎ ǒu sī qiān bù duàn.
一把藕絲牽不斷。
hóng rì wǎn.
紅日晚。
huí tóu yù qù xīn liáo luàn.
回頭欲去心撩亂。
“回頭欲去心撩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