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理方通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密理方通理”全詩
縱饒生得到,終免死無因。
密理方通理,棲真始見真。
沃洲匡阜客,幾劫不迷人。
分類:
作者簡介(齊己)
《七十作》齊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十作》是唐代詩人齊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在七十歲時,回顧自己的一生,表達了對生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七十去百歲,都來三十春。
縱饒生得到,終免死無因。
密理方通理,棲真始見真。
沃洲匡阜客,幾劫不迷人。
詩意和賞析:
詩詞開頭的“七十去百歲,都來三十春”,揭示了詩人年事已高,但內心仍然充滿活力和朝氣。他用三十歲的心態去面對七十歲的年齡,表現出了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縱饒生得到,終免死無因”表達了詩人對生死問題的追問和思考。他認為無論生命中經歷了什么,最終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也是無法解釋的。這種人生的無常和無解性在西方文化中稱為“memento mori”的意象,表達了對生命短暫和死亡不可預知的思考。
緊接著的兩句“密理方通理,棲真始見真”表達了詩人對心靈和真理的追求。他認為通過探索密理(深奧的文化和哲學知識),才能通達真理。只有在內心安靜棲息,才能開始看清真相和本質。這種對智慧和靈性的追求,展示了唐代文人對真理和智慧的渴望。
最后兩句“沃洲匡阜客,幾劫不迷人”說明了詩人對自己生命的不迷失。他比喻自己如沃洲和匡阜兩個傳說中的仙境,作為客人長久不迷失。這里的“不迷人”也可理解為不為外界干擾所困,不迷失自我的意思。這種對內心堅定和對世俗迷失的抵抗,再次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真實的向往。
綜上所述,《七十作》通過對生死、真理和自由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索和追求。他用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智慧、自由和清醒的人生圖景,為讀者帶來了一種啟示和思考。
“密理方通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shí zuò
七十作
qī shí qù bǎi suì, dōu lái sān shí chūn.
七十去百歲,都來三十春。
zòng ráo shēng de dào, zhōng miǎn sǐ wú yīn.
縱饒生得到,終免死無因。
mì lǐ fāng tōng lǐ, qī zhēn shǐ jiàn zhēn.
密理方通理,棲真始見真。
wò zhōu kuāng fù kè, jǐ jié bù mí rén.
沃洲匡阜客,幾劫不迷人。
“密理方通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