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馀不可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其馀不可陪”全詩
萬匯須亭毓,群仙送下來。
承乾當否極,庶事盡康哉。
只有羲軒比,其馀不可陪。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壽春進祝圣七首·千載降祥》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春進祝圣七首·千載降祥》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天圣宮高空降下,祥光耀世繼續回轉。
眾仙歡聚須亭下,共同送降世的神仙前來。
奉祀一切福德應有之義,萬事皆昌隆,幸福安康。
只有我堂堂羲軒可與你相比,其他神仙都無法與之相比。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壽春進祝圣的場景,表達了祥瑞的降世和神仙的庇佑給世界帶來了繁榮和幸福。詩人貫休通過描繪仙境的場景,表達了對吉祥如意和福祿壽安的祈愿。他以羲軒作為比喻,突出了圣賢的崇高地位和獨特性。
賞析:
《壽春進祝圣七首·千載降祥》描繪了一個仙境的壯麗景象,敘述了祥瑞的降世和神仙的庇佑。詩詞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借景抒情、詠史懷古等,通過描繪壽春進祝圣的場景,表達了對繁榮和幸福的向往。其中,作者以羲軒作為比喻,將羲軒視為無可比擬的圣賢,突出了他在眾神仙中的獨特地位和崇高價值。
詩詞中的形象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祥和美好的世界,感受到了神仙的祝福和帶來的好運。整篇詩詞意境高遠、寓意深刻,反映出唐代詩人對美好的追求和對人類運氣的祈愿。
總之,《壽春進祝圣七首·千載降祥》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深邃的詩意,展示了唐代貫休優秀的詩歌才華,讓讀者在細致的描繪和寓意中感受到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馀不可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chūn jìn zhù shèng qī shǒu qiān zǎi jiàng xiáng
壽春進祝圣七首·千載降祥
jiǔ tiān gōng shàng shèng, jiàng shì gòng zhāo huí.
九天宮上圣,降世共昭回。
wàn huì xū tíng yù, qún xiān sòng xià lái.
萬匯須亭毓,群仙送下來。
chéng gān dāng fǒu jí, shù shì jǐn kāng zāi.
承乾當否極,庶事盡康哉。
zhǐ yǒu xī xuān bǐ, qí yú bù kě péi.
只有羲軒比,其馀不可陪。
“其馀不可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