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慰交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以慰交親”全詩
歸來還寂寞,何以慰交親。
芳草色似動,胡桃花又新。
昌朝有知己,好作諫垣臣。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盧瞻罷廬陵幕歸閿鄉》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盧瞻罷廬陵幕歸閿鄉》是唐代貫休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以送別盧瞻罷去廬陵幕為題材,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詩中,詩人通過運用典型的辭章和比喻手法,描繪了自己的孤寂和無奈之情。詩人說他從前隨著盧瞻一起做官,享受了權貴之人的待遇。如今盧瞻罷官即將回歸故鄉,而自己卻將面對孤寂。詩人用“從知貴得仁”來形容隨從宦游的悄然和喧鬧。然而,當盧瞻歸來時,他將感到無比的寂寞,因為他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歸宿。
詩中描述了春草受窘境中的人為何慰藉親友。別離時,胡桃花盛開,春草綠意盎然,花開如錦,美麗動人,正是祝福之意。然而,詩人心中卻充滿了傷感,對天下的事物都不能感到慰藉。
最后兩句暗示了他抱負不凡,愿意做諫垣之臣,指出時政之弊端。在盛世里,他渴望有知己相伴,與之相識相知,一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如今詩人與知己分隔兩地,惟有悲嘆與自憐。
整首詩通過對情感和思念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不滿。展現了一種對友情和交往的渴望,以及對命運的無奈和無助之情。
“何以慰交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ú zhān bà lú líng mù guī wén xiāng
送盧瞻罷廬陵幕歸閿鄉
wén xíng chéng shēn shì, cóng zhī guì dé rén.
文行成身事,從知貴得仁。
guī lái huán jì mò, hé yǐ wèi jiāo qīn.
歸來還寂寞,何以慰交親。
fāng cǎo sè shì dòng, hú táo huā yòu xīn.
芳草色似動,胡桃花又新。
chāng cháo yǒu zhī jǐ, hǎo zuò jiàn yuán chén.
昌朝有知己,好作諫垣臣。
“何以慰交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